卷九 逐鹿 第四章 備戰糧荒(第2/3頁)

林縛這兩年在崇州大規模吸納流戶,使得崇州這兩年來丁口首先超過海虞,但是崇州此時的糧田種植面積是海虞的兩倍。而且林縛入主崇州後,大興水利,大規模的墾荒屯種,大範圍推動春麥夏稻的精耕細作,推廣鐵質農具,推廣堆肥及圈豬飼養,使崇州能豐產的上熟田畝數大增。

除此之外,林縛這時候幾乎是明目張膽在開墾鶴城草場,在北線修扞海堤的同時,又設七處屯寨,組織流戶開墾鹽瀆、建陵、臯城及浦城鹽區的荒地。

今年淮東年成不錯,不過崇州在大規模吸儲的同時,林縛還簽發了一系列的限制淮東米糧出境的告令。

林縛肩負著都漕的重任,津海糧道維系京畿及燕北防線命脈,即使林縛的制置使管不了民政、財政,但他簽發的限糧出境告令,海陵府、淮安府是不敢懈怠的。淮東實力稍強一些的糧商及大田主,都受到嚴厲的告誡,甚至維揚府的官倉都要保證向崇州供應一定量的米糧。

從淮東的諸多動作來看,至少淮東是真真切切的認為魚米之鄉的江東郡也會出現糧荒!

雖說淮東認為江東郡會出現糧荒的這個觀點,會給許多飽學經世之士斥為荒謬,但林縛在淮東所創造匪夷所思的奇跡,陳明轍已經目睹太多,他下意識的傾向於相信淮東的判斷。這時候卻要陳西言拿個主意。

陳西言也不以為魚米之鄉的江東郡會出現糧荒,不過淮東的意見,不容不重視。他撚著胡須,避重就輕地說道:“此事我跟余大人寫過信,辟疆也帶回余大人的回信。這些年來好些綢莊都凋敝得很,但是桑園改糧田,比墾荒還難,我等倡議,未必有效,我看學淮東,多儲些米糧,總是有備無患的!”

淮東辦了錢莊,陳家也投了本金,所以陳明轍知道淮東錢莊的本金數已經上升到三百萬兩銀。

此次淮東吸儲米糧,直接以一分五厘的年息向錢莊支借了一百萬兩白銀,此外黑水洋船社、集雲社、林記貨棧以及諸多跟著林氏聞風而動的東陽鄉黨,都準備了大量的銀錢準備吸儲秋糧——僅淮東動用的銀錢可能就在兩百萬兩以上。

陳明轍去崇州時,經過觀音灘東側的糧運碼頭,津漕大倉就在建在津漕碼頭的南側,範圍不小於新築成的崇城,儲糧能力在四百萬石以上。

平江府沒有錢莊可以借力,頂多各縣官倉學淮東儲糧,但是能儲多少?要有淮東的十分之一規模,就要謝天謝地了。

不過陳西言都漫不經心,陳明轍心想也許是自己多慮了。

※※※※※※※※※※※※※※※※

林縛並不清楚陳明轍、陳西言以及余辟疆等吳黨內部對江東糧荒問題的討論。

說起來主要是當世嚴重缺乏宏觀經濟數據的緣故。直觀上誰都不會認為魚米之鄉的江東郡會缺糧,誰也沒有認真的統計過每年江西、兩湖乃至川東有多少糧船沿江而下,誰也沒有認真地去考慮江東糧價這幾年的持續上漲與沿江而下的糧船持續減少有什麽必然的聯系。

林縛做好淮東吸儲米糧的準備工作之後,後續工作就全權交給林夢得等人負責,他的注意力則放在一望無垠的東海之上。

九月二十六日這一天,林縛乘船秘密抵達大橫島,正式拉開與奢家逐鹿東海的序幕。

秦承祖、吳齊等將領留在崇州協調整個淮東的兵力部署,但包括張苟、陳恩澤等人在內的軍情司官員,都隨林縛抵達嵊泗諸島的主島大橫島,會同嵊泗防線的將領,共同制定實施逐鹿東海的戰略戰術。

張苟調入軍情司任指揮參軍後,來過一回大橫島。只是上回行色匆匆,沒有時間在大橫島上好好地走一走,對大橫島的了解,主要來自於軍情的圖紙資料。

相比兩年前從奢家手裏奪下時,大橫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清溪灣內港的駐泊面積擴了一倍不止,崎嶇的近岸礁巖給覆土平整,在原先狹窄的南北兩岸,都平整出大片的平地,修築了與清溪灣內港融為一體的嵊泗主城。在金雞山的東北麓則是北灘城寨,控制著大橫島狹窄的東半島。

金雞山的山林以雜木灌木為主,修建城寨、營房、官廳,需要大量的木材,都從金雞山上砍伐林木,不過都補種上油桐。

桐油也是淮東急缺的戰略物資,林縛很早就有計劃的在淮東不利種米糧的土地上,比如驛道兩側,扞海堤的護堤防風林地,都種植大片的油桐。但是真正更大面積的種植油桐,還是利用很難開發的島山。張苟滿眼望去,金雞山北麓的坡地上幾乎都種滿油桐樹。

狹長東半島的草坂上,則是放養的騾馬牛羊等牲口。

在大橫島的東西兩側,嵊泗諸島的其他島嶼就像星羅棋布的星辰散在茫茫大海之上,大多數島都只建烽火墩堡,派駐少量甲卒駐守,嵊泗防線的駐軍主力則駐在大橫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