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淮東 第七十五章 密約(二)(第2/3頁)

林縛蹙著眉頭,側著頭跟秦承祖說道:“所有的事情都鉆進死胡同裏出不來了。”

秦承祖微微一嘆,見陳華文有所不解,說道:“這兩年來,崇州牢城接收的流刑犯裏,因生計維艱而叫歇鬧事的匠戶越來越多,陳大人所言,只是更加證實我們的推測罷了。”

不僅僅只有活不下去的農民會舉旗子造反,城裏活不下去的城坊戶也會鬧事。“叫歇鬧事”其實就是後世的“罷工”。

雖說當世還處於農耕社會,但江浙之間已經出現當世罕有的城市群。江寧的城坊戶高達十六萬戶,維揚的城坊戶高達八萬余戶,平江、杭州兩城的城坊戶都高達四萬余戶,海虞縣城的城坊戶也高達萬余。

如此龐大的城坊戶數量,一方面是江浙地處富庶,有田地、雇人耕作人家,都習慣住到城裏享受,另一方面就是江浙手工業、商品經濟發達,大量的城坊戶不用下地勞作,就能從事織染等業為生。陳華文說平江府有半數城坊戶依賴織染為生,並沒有誇張的地方。

大宗商品貿易受挫,而米價持續上漲,手工業從事者受挫最重,大多數人維持生計都難。農戶吃不了飯,沒有活路,會舉旗造反。這些城坊戶斷了生計,難道就會坐以待斃?

“海東的絲價是高,要比江東高出數倍,但海東能承受的量很有限,差不多三四千擔就飽和了。”林縛跟陳華文說道:“平江府每年大約能出多少生絲?兩萬擔還是三萬擔?”

“每年產絲約兩萬八千擔左右。”陳華文說道。

平江府綢業會館,陳家居首,平江府的生絲產量,對外人是個謎,陳華文心裏是清楚的,平江綢業這兩年如此慘淡,這個數字也沒有必要瞞過林縛。

“跟我料想的差不多。”林縛說道:“海陵府加上淮安府的量,都不足平江府五分之一,平江府的生絲產量是太高了!我可以每年從海虞吃進兩千擔生絲,這差不多是我能力所限,我畢竟要保證海陵、淮安兩府不出亂子……”

陳華文也不敢貪圖太多,淮東能幫著消化兩千擔生絲,差不多就能解決陳家的問題,這時候都是各掃門前雪,能解決陳家的問題就足夠了。

當然他更關心淮東開出的生絲價格,他突然又覺得難以開口,因為淮東完全可以從其他地方獲得更便宜的生絲。

林縛倒是看出陳華文眼裏的遲疑,說道:“生絲價格,我不會給你太高,但也不會太虧待陳家,畢竟這兩年陳家幫淮東不少。”側頭問林夢得,“平江府的上熟田種桑養蠶能產三斤生絲,三石粳米,我們就照一斤絲一石米給海虞算絲價可好?”

“可以!”林夢得說道。

林縛又問陳華文,說道:“海虞能不能接受這個價?”

陳華文還沒有貪心到淮東能直接允許陳家派船運絲出海,林縛給的這個價,實際已經比現在的市價高出四五成。關鍵是以後米價上漲是個大趨勢,林縛答應以米折絲,陳家就不用擔心米價上漲會使絲價暗跌的問題,這個好處更大。

“制置使如此信義,海虞感激不盡。”陳華文說道。

林縛笑了笑,說道:“投桃報李也,陳大人無需客套。”

林夢得倒是暗暗心痛,淮東完全能夠從市面上獲得更廉價的生絲,即使淮東收購蠶繭,自產生絲,也僅有給陳家絲價的半數。銀價即將失衡,米糧將成為衡量資源稀缺的新標準。淮東剛剛從藩樓,從虞東宮莊手裏獲得三十萬石的米糧儲備,林縛這時候就承諾每年拿二十萬石米從陳家手裏購入二千擔生絲,叫林夢得如何不心痛!

但是權衡利弊,不能單純的局限於金錢效益,經濟崩潰的陳家跟海虞,對淮東沒有半點好處!

林縛首先要陳家支撐住,將董原的觸手擋在平江府之外,就要幫助陳家渡過難關並將海虞軍掌握在手裏,也要讓包括粟品孝等非海虞系將領,都能團結到陳家周圍。若是陳家完全依賴淮東的支持才能勉強將海虞軍掌握在手裏,無疑等於命脈給淮東抓在手裏,將會在更多方面配合淮東的行動。

陳華文、陳明轍以及陳氏的現任家主陳華章,在吳黨裏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陳家能夠繼續掌握海虞軍,也是吳黨勢力進行權衡的結果。以往的恩怨不消說,東陽系這時候更需要跟吳黨同氣連枝,來對抗寧王府一系。

“以前,得陳家及海虞諸家支持,我軍才能在嵊泗站穩腳跟。”林縛說道:“如今軍司能每年從海陵府多獲得一些糧餉,嵊泗那邊就不用再勞費海虞了,但之前的幫助,我跟軍司諸員,都牢記在心……”

以往海虞等縣要淮東庇護側翼,所以每年按照實數給淮東在嵊泗諸島上的駐軍補貼錢糧。如今海虞要擴增兵員,自身錢餉也緊張,再說增兵後,自身實力加強,也就不需要淮東再幫著庇護側翼。陳華文這次過來,是希望取消以往對嵊泗防線的錢糧補濟。不過也難開口,沒想到林縛主動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