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淮東 第五十五章 浙北軍司(第2/2頁)

※※※※※※※※※※※※※※※※

“董原應該正在來江寧的途中。”顧悟塵說道:“這次召議諸府及軍司來江寧,除增設浙北制置使司,商議淮泗與兩浙的戰事安排外,還有一個就是要議稅糧加征及軍資攤派的事情,這也是主要的……”

“……在宦途越久,越能理解銀子是根本。”顧悟塵繼續說道:“江東郡夏稅秋糧正賦從高宗皇帝起就沒有增加過,共有五百二十萬石,扣除折漕銀一百二十萬兩之後,地方上能動用的夏稅秋賦不過三百二十萬石。河南幾乎給打殘了,征不到糧稅,嘉杭湖三府在扣除折漕銀後,地方上能動用的夏稅秋賦約一百二十萬石。四百四十萬石糧,就是江東郡以後地方上能用的總額。如今東陽軍糧餉是自籌,但是四百四十萬石糧,怎麽也不夠河南、浙北、淮東、徐州、徽南及長淮軍、江寧守備軍等七家分的……”

“夏稅秋糧正賦,是從高宗皇帝時定下的。但除正賦之外,額外從農戶頭上征收的苛捐雜稅,怕是正賦的兩三倍之多。即使不再加派,地方上也是有余力可挖。”林縛說道:“拿漕糧一項來說。在鹽銀保糧之後,京中所需的三百萬石漕糧都從淮東啟動進京。江東郡之前定漕一百二十萬石,折漕銀加腳費,不過一百二十萬兩。要是讓各府縣自行組織將漕糧運往京畿交倉,沒有兩百萬兩銀做不了。鹽銀保糧,相當於每年給江東郡地方節減了八九十萬兩銀子。郡司要有能力將這個銀子從府縣收上來,就能解決相當一部分問題……”

“嗯,張希同、嶽冷秋、王添等人也知道這事。”顧悟塵說道:“要不是如此,當初行鹽銀保糧之事,也不會那麽順當——只是各府縣節減下的這些銀子,不會老老實實地拱手送到郡司來的,要收上來也難。再者,以寧王府與嶽冷秋的意思,僅江東郡增加一百萬兩銀子還不夠用……”

“能多一百萬兩銀子已經算不錯的了。”林縛笑了笑,又問道:“其他幾人是什麽態度?”

能提前給召到寧王府議事的,也就那麽幾個人。

“程余謙倒是不管,各軍增加錢餉,不能少了他的一份就是。王添也是給逼得狗急跳墻,整天嚷嚷著要告病還鄉。新設浙北制置使司,平江府是吳黨勢力最集中的區域,將平江府劃入浙北制置使司所轄,對吳黨觸動極大,寧王拿出宣讀密旨時,余心源愣了半天沒有說話,王學善倒是不同聲色……”顧悟塵說道。

林縛端起身前的涼茶,心裏思量,這次軍政大會,更形象的說,應該是一次分贓大會。郡司能籌到的錢糧,最終還是要分給五個制置使司跟長淮東及江寧守備軍,就眼下的形勢來看,董原的浙北軍司,應該占到最大的便宜,淮東這次反而很不利。

還有一點,林縛也必需現在就要考慮。

淮東在嵊泗諸島構築防線,得到海虞陳家的錢糧支持。在平江府整個的都劃入浙北軍司之後,海虞縣兵都要歸董原節制,淮東還能不能額外得到海虞的錢糧支持,就很難說了。這筆錢糧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每年差不多有近五萬兩的補帖,對淮東當前窘迫的財政來說,還是極其重要。

“這錢糧如何加征,上面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顧悟塵說道:“我估計嶽冷秋與張希同會從下面的府縣開始做工作。劉庭州前天就來了江寧。一進城就給嶽冷秋請過去密談,淮安府與維揚府可能會最先認個數,接下來的事情就會順利一些……”

林庭立無奈而笑,說道:“其他府縣都低頭認了數,東陽府也只能隨大流。不管怎麽說,東陽軍糧餉自籌,能額外拿出來的錢糧也限得很。”

林縛更是無奈,他雖為淮東制置使,但現在管不到淮東兩府的財政,決定權還在劉庭州、劉師度手裏,看情形,劉庭州也完全沒有跟他商量的意思,不過他更關心淮東軍司這次能得到多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