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濤海怒 第四十一章 體系與築基(第2/3頁)

除諸營將官外,林縛還委任曹子昂為觀軍容使,觀軍容使有監軍之權,負責糾查全軍風紀及輔助林縛處理軍務,吳齊為總哨,負責消息斥候等事,傅青河為總教頭,負責全軍治訓及鄉營民勇輪訓等事,孫敬堂為庶務,負責協助林縛處理軍中瑣碎事務。

至此,林縛算是將手頭上主要的戰力都納入較為完善的體系內統一調度,共編正卒,輔兵六千五百余人。

※※※※※※※※※※※※※※※※

由於江東左軍屬於鄉軍體系,錢餉兵甲甚至駐營費用都需自籌,將崇州縣劃出來作為江東左軍的餉源地,也是江東左軍勤王立下首功後所獲得的特賞。

要維持一支正卒,輔兵達六千五百余人,錢餉兵甲甚至駐營都近乎完全自籌的部隊,對後勤補給的要求是極為苛刻的,更何況江東左軍編有騎營,步營,水營,復雜程度更是呈幾何直線上升。

林縛得授靖海都監使,總領江東左營鄉軍,雖受節制,但不再是隸於江東按察使司的屬官,有權在崇州設靖海都監使司衙門,征募吏員佐官輔佐軍務。

林縛委任林夢得、胡致庸、孫敬軒等人為衙門裏的典吏,司吏等職事官吏,實際上以林夢得為首,胡致庸、孫敬軒、胡致誠、林景中等人為輔,總攬江東左軍後勤補給及西沙島民屯及軍械營造諸事。

曹子昂、吳齊、傅青河、孫敬堂等人都隨林縛留在崇州署理軍務。

集雲社受林夢得遙制,也暗中控制崇州民政,津海津衛島也受曹子昂遙制,也暗中控制崇州人事及兵政,獄島諸事也有分管,如此一來,就形成較為完善的軍政體系。

各有所司,各司其職,發生什麽事,都能找到具體的負責人,而不再用不分輕重緩急的都堆到林縛的案頭來,將他的腦袋都撐大了。

相對來說,治軍雖然是重中之重,卻是容易做成的一件事情,畢竟已經形成初步的武官體系,諸事都有脈絡可尋。林夢得手裏雖然掌握近有四十萬兩現銀,但是相對要做成的事情,這四十萬兩銀恰如杯水車薪,遠遠不足。

除靖海第一、第二水營外,集雲社也要以孫文炳為首組建正式的商船隊,將多余的運力統統編入商船隊,暫時負責江寧到崇州段的運務。待第三批海船造成交付之後,則要嘗試著正式打通北抵津海的航路——第三批總運力為一萬石的海船交付時,還要支付龍江船場三萬兩造船銀子。

即使西沙島民眾不需要進行額外的賑濟,以工代賑,就足以解決民眾的生計,但是建農莊屯田,積肥沃田,購入畜力,修建水利設施,道路修築,圍攏層建造,無一不需要長期的持續投入。

西沙島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除了加大投入,以集體農莊的形成開墾荒地進行屯田外,最重要的就是一類投入就是建造各類工場。

前期為安置流民,建造圍樓及大型圍攏屋之需要,島上唯有取土燒磚頗成規模,然而要將江東左軍的後勤及西沙島民生撐起來,除取土燒磚外,煉鐵及鐵作,軍械制造,制藥,織造,造船等都是當前需要迫切進行大規模投入的基礎工場作業。

特別是造船,要打擊東海寇,抗衡奢家,以及在兩三年後有機會與李卓並肩作戰,從海路襲入遼東,抄襲東虜後路,江東左軍就必須保證強大的水面作戰能力。不能簡單的海船修繕及中小型戰船修造都事事依賴龍江船場,在崇州或西沙島必須立即建船塢及船場。

不僅僅局限兵甲,箭矢,戰具及戰船以及屯種,對鐵制品的消耗都是大量的——當世戰爭最大的一筆消耗可以說是集中在鐵器上。

當世的煉鐵水平比想象中要高一些,像江寧工部所屬的治鐵作坊,每年煉生熟鐵及灌鋼接近百萬斤規模。

林縛與林夢得他們也大略的估算過,要維持江東左軍的兵備水平不滑落,每年少說需要生,熟鐵及鋼二十萬斤,而裝備水平與軍隊的用鐵量幾乎是成正比的。

江東左軍兵甲軍械需自籌,煉鐵及鐵作及各種軍械修造等工場,也是必須要拿出大筆銀子進行建造的,甚至這時間就有必要建立鐵砂,石炭等物資的儲存,以免亂世來臨,物資供應給切斷。

一支強軍需要有優秀的將領,需要將卒有武勇精神,但是也必須看到,任何一支強軍幾乎都是用銀子堆出來的。

古人常言“兵不貴多,貴精”,倒不是不希望精兵多多益善,而是以農耕文明為主體的政權根本就供養不起一支龐大的精兵隊伍。

林夢得、曹子昂、胡致庸、孫敬軒、孫敬堂等人這些天都在籌劃這些事情,人力倒是不匱乏,甚至需要建這些工場來容納剩余勞動力,但是要成規模的籌建這些工場,初期就要拿二十萬兩銀子出來進行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