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濤海怒 第二十四章 皓首勤政(第2/3頁)

張協也許一開始對栽培他的湯浩信還是心懷感激的,但是一切變化源於顧悟塵在江寧崛起太快、太迅速、太強勢了。顧悟塵結束十年流邊生涯歸帝京,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就升任從二品光祿大夫散階,加直學士銜。李卓調離江寧後,要不是嶽冷秋及時補上,在江東、在江寧將無人能抗衡顧悟塵。

林縛所表現的軍事才華以及江東左軍及東陽鄉勇所表現出來的戰力更是讓人生畏,張協又怎麽能不怕顧悟塵及林族在進剿洪澤寇、東海寇的過程中進一步的崛起?

再仔細去看顧悟塵與林族的關系,恰恰也是“內相外帥,互為援應”的格局。

此時顧悟塵與林族的勢力還遠在江東外郡,看上去弱小,但是一旦燕山防線徹底的崩潰掉,帝都被迫遷往江寧,顧悟塵與林族所形成的這種權力格局將迅速提升到舉足輕重的高度——張協稍有閃失,給顧悟塵取代並非難以想象的事情。

即使無法明目張膽的打壓顧悟塵及林族,即使眼睜睜的看著林族將觸手伸到京畿臥榻之側的津海,張協也要將嶽冷秋迅速推到江淮總督的位置上,限制顧悟塵與林族在江東的進一步發展與壯大。

其實走到這一步,湯顧與張嶽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再遮掩下去了,特別是林縛一開始就表現出不跟嶽冷秋苟合、合作的態度。

即使皇上調李卓掌兵部,陳信伯的相位有進一步穩固的趨勢,張協依舊將顧悟塵視為他最緊迫的威脅。

在殘酷而冷血的權力鬥爭面前,什麽師生情義都是單薄無力的。這也是湯顧要急於跟林族聯姻,將顧君薰嫁給林縛的根本性因素,湯顧已經承受不了林族給別家拉攏的損失了。

林縛擁兵進逼山東,就算有“擁兵自重,恃寵驕縱”之嫌,湯浩信也必然選擇支持林縛,支持江東左軍。

林縛端著茶盅,想著等會兒怎麽勸說湯浩信主動向陳信伯、李卓靠攏。湯、顧跟張、嶽分裂後,手裏只有津海漕這一張底牌,在朝野的勢力太弱,還不足以形成抗衡力量,與陳、李聯合,才有抗衡張、嶽的可能。

林縛心裏還是想盡可能幫助李卓去實施平虜策戰略構想的,這時候,嶽冷秋拉攏肖玄疇在按察使司內部限制顧悟塵,顧悟塵要是能在江東取得董原的支持,局面將不至於太被動。

※※※※※※※※※※※※※※※※

林縛坐在大堂上胡思亂想著,林夢得與孫敬堂閑扯些家常話,等候了一個時辰,湯浩信才睡醒過來,攏著衣裳往外走,一邊系襟扣,一邊責怪馬朝:“林縛進城時,你便應該喚醒我,哪裏讓他們坐等一個時辰的道理?早知道你這樣,當初就應該將你趕回江寧去,免得耽誤了大事。”

“湯公,是我堅持不讓馬朝鬧醒你了,你要怨,還是怨我就好。”林縛站起來給跨步走進來的湯浩信行禮,說道:“這關頭,什麽事情再重要,都沒有你的身體重要!”

他這話倒不是拍馬屁,湯浩信已經七十有二了,須發皆白,身居太子少保,出入宮中輔佐政事,還能修身養性。但是這時候湯浩信要負責山東這副爛攤子,山東郡司又都廢後重組,諸事都千頭萬緒,沒有一個穩定的體系可以依賴,可以說是湯浩信要事事關心,林縛最擔心就是湯浩信的身子會先扛不住。

張協將山東這副爛攤子砸到湯浩信的手裏,難道真就沒有這層險惡的用心在裏面?

湯浩信輕嘆了一口氣,在津海時,他只掌握大局,諸事由林續文、林縛等人替他擔下,沒有什麽事情好操心的。這時大為不同,他的身體、精力比起在津海時,已經極大的不如,他心裏也清楚自家事,但是已經走到這一步,無論如何只能咬著牙關撐下去。

湯浩信在昌邑嘩變事件上安慰了孫敬堂幾句,便又與林縛說起肖玄疇的事情。

實際上此時顧悟塵在江東的形勢已經不大樂觀,東陽鄉勇的崛起,也使得東陽知府沈戎及東陽府軍必然倒向嶽冷秋。湯浩信也是希望林縛與江東左軍能盡快回崇州去,只要江東左軍能在崇州站穩腳跟,延續暨陽血戰在地方所形成的聲望,至少能江東郡更多的勢力暫時保持中立。

“有件事,我要厚著臉皮跟你說一下。”湯浩信臉皮滿是褶子,睡過一覺,精神尚好,攏著手跟林縛說話。

“湯公直管吩咐就是。”林縛說道。

“獄中羈押的四百余人,你這次都要帶走吧?”湯浩信說道:“你替我問他們一下,要是有願意留在山東的,山東有他們的位置。我打算沿膠萊河建一支運卒隊伍,保障膠萊河道的暢通,一部人可以充入運卒隊伍中去,流刑期間一過,加官晉爵,並非不可期……”

流刑有流邊、充軍、充役諸種,流海島是流,編為運卒可以算作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