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濤海怒 第二十二章 月色交心(第2/3頁)

在這種情形下,林縛還毅然擁兵進迫山東,為西河會,為孫家撐腰,說起來就是與湯顧捆綁在一起,以京畿糧荒為要挾的冒險行為。

但是林縛真的敢促使京畿大亂,不僅李卓等人都會站到林縛的對立面,這三十萬大軍也會毫不猶豫地猛撲過來,將才三五千兵力的江東左軍拍為碎末。

這完全是權力的對弈,聰明的人只會讓對手看到那條底線的存在,但不到最後魚死網破的時刻,都不會去觸碰那條底線。

之前,因為看到林縛喜歡鋌而走險,孫家、西河會敬而畏之,避而遠之;此時林縛為孫家、為西河會不避兇險,劍走偏鋒,孫家除了心悅誠服地投附,還能做什麽?實際上除了跟林縛一條道走到黑之外,孫家也沒有其他選擇了。

當然了,孫文炳與孫文婉之前都不能代表孫家做這個決定,孫敬軒還在獄中,孫敬堂則是獄外唯一能代表出孫家做出這個決定的人。

林縛也是很渴望將孫家,渴望將西河會能收為己用,他說起這幾天來一直盤桓在腦子裏的一些想法:“或許會有一部分會眾會有返鄉或另謀出路的心思,我們不要加以阻攔。至少在這時候,強扭的瓜是不會甜的……”

林縛與林夢得、曹子昂事先就討論過,以為家資頗豐的會眾,不大可能跟他們一道走到黑,有許多人都可能會選擇脫離西河會。這些家資頗豐的會眾恰恰是西河會裏沾染江湖習性較為嚴重的中層頭目,這些人並不是好的招攬對象。那些窮苦的普通會眾實際上也沒有其他更好的出路可以選擇,由於永佃權的存在,他們即使想返鄉租地做佃農都不容易。這部分人是林縛最想拉攏的,又恰恰是會選擇隨孫家一起投靠江東左軍,日後有可能融為江東左軍核心的那部分人……

“……我回江東就會正式組建水師,集雲社也會組建海商船隊,需要大量的熟悉船工與水手。”林縛又說道:“在我眼裏,或者說在江東左軍內部,你們都不要有身份上的擔心。也許做得還不夠好,至少我是朝任事唯能,唯賢這個目標去努力的。待孫會首與文耀出來,先養好傷,先將西河會這麽多子弟及家眷安頓好,再委以具體的職事……”

“請大人放心,孫家願為大人效犬馬之勞……”孫敬堂抱拳執禮道。

“沒有誰為誰效力,危局之世,同舟共濟罷了。”林縛說道:“回江東去,我們不僅要直接抗擊東海寇,對抗奢家,還要跟嶽冷秋這條兇鱷鬥上一鬥。之前的道路是兇險,今後的路會更兇險,你要有這處心理準備啊……”說著這話,林縛輕笑了起來,將一些孫敬堂還接觸不到的事情細說給他聽。

即使崇觀皇帝對朝中出現遷都的言論從來都是嚴厲斥責的,但是嶽冷秋出任江淮總督,總轄江東郡及江寧府軍政諸事務,不設提督限制其統轄鎮軍之兵權,地方集權乃前所未有,實有為遷都鋪路的心思在內。

長淮軍在濠州被殲,洪澤寇及淮上諸寇為禍甚烈,朝廷使嶽冷秋重組長淮軍為清剿洪澤寇之主力。

濠州一役前,長淮鎮軍滿編為二十營正卒,重組建的長淮軍編制直接擴張了三倍,設六十營正卒,達三萬六千余人。

朝廷如此部署,除了重視剿匪事之外,實際上也進一步證實遷都的心思。遷都江寧後,防區為淮河中遊地區的長淮軍將江寧北面的第一道屏障,這道屏障不能不打紮實了。

在出任江淮總督之前,嶽冷秋總督南線勤王師,鑒於洪澤寇實際也禍及楚,豫,重建長淮軍實際以嶽冷秋自領的東閩軍為基礎,從中州,荊楚(湖北)以及原程余謙所領的江東勤王師這三路勤王師中挑選精銳,汰弱留強,得六十營正卒三萬六千余。

當然了,這六十營正卒最終會有多少戰鬥力,能否成為靖息匪事之核心,還要看嶽冷秋的治軍手段了。

除了長淮軍受嶽冷秋直轄外,此時江東郡內寧海鎮等三鎮以及江寧守備軍近七萬鎮軍則受嶽冷秋轄制。

顧悟塵剛剛在江寧站穩腳,還遠遠稱不上只手遮天的程度,即使朝中有用顧悟塵制衡嶽冷秋的意思——即使是張協幕後控制一切,也不可能將江東郡所有的軍政大權都置入嶽冷秋的掌握之中,那樣的話會使嶽冷秋膨脹為難以控制的弄權人物——但不可否認的是,嶽,顧在江寧的權力制衡格局,顧悟塵是處於弱勢的。

在江寧權力格局裏,也不是只有嶽,顧二人,江寧府尹王學善,頂替李卓出任江寧守備的程余謙,江東郡宣撫使王添,吳黨領袖實際上是地方勢力的代言人余心源甚至維揚知府董原,都是能影響江寧權力格局走向的核心人物。

這些能左右江寧政局走向的人物或者說勢力,幾乎所有人的態度都是曖昧不明的,他們即使不會立即就去支援嶽冷秋,對顧悟塵的態度顯然也是冷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