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濤海怒 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2/2頁)

考慮到津海的用糧壓力,戶部另派了一名正五品的員外郎過來督管津海倉,頂替原津海倉監丞張文燈平衡戶部與林續文、林縛之間的關系。

這時候,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津海渦口這一小塊地方此時實際上成了京畿與大越朝的咽喉、脖子、命脈,不然也不會讓湯浩信這樣的重臣在戰後百廢待興的緊要關頭一直都坐鎮津海。

※※※※※※※※※※※※※※※※

宗室封爵與功勛封爵是兩種不同體系,親王爵、郡王爵之後為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爵銜……按律,魯王身滅,繼承者需減一級承爵,元鑒海本身就受封鎮國將軍,沒有資格再受封郡王爵的。宮中體諒魯王一系的遭遇,又念元鑒海在陽信抗敵有功,下詔使元鑒海入京受封郡王爵。

林縛袖手站在湯浩信、郝宗成、林續文等人身後,在他身後又是劉直、楊一航、馬一功、張文登、陳晉唐等文武官員。

郡王爵列從一品,位於太子少保,內侍省左常侍之上,湯浩信、郝宗成雖然權柄要比元鑒海重得多,按照規矩還是站在海塘上恭迎元鑒海乘船靠港,大駕光臨。

元鑒海暈船暈得厲害,精神不振,在港口宣暄過,就給眾人簇擁著走進津海倉衙門。這邊給元鑒海準備了洗塵宴席,他就是再頭疼,也要硬撐著參加,不能駁了大家的顏面。小郡主元嫣則由婆子、丫鬟伺候著去廂院休息了。

林縛的心思不在元鑒海身上。郝宗成率軍來津海,除了靠近津海港方便軍食之外,還有壓制、牽制江東左營的意圖。林縛的心思也不在郝宗成的身上,至少他與江東左營為朝廷出力做事還是非常幹凈利索的,朝廷要卸磨殺驢,自然也要等到眼前的難關熬過去再說。

朝中在三月初旬同時批準了李卓、嶽冷秋兩人的奏請。擢李卓任兵部尚書,要李卓接旨後即刻動身進京敘職,商議平虜大計。擢程余謙接任江寧兵部尚書兼江寧守備一職。除嶽冷秋東閩總督職,其職權分授東閩宣撫使司、提督府、按察使司,授嶽冷秋兵部尚書銜兼任江淮總督,節制江東、江寧軍政諸事,率師北上,總轄平寇事。顧悟塵晉升從二品散階光祿大夫,以江東按察使兼督江東鄉軍,受嶽冷秋節制。

就算不計較江寧是留京的地位,在正常的年份,東閩歸戶部統轄的定漕額才三十萬石,地方可支用的定漕額為四十萬石,江東郡加江寧府歸戶部統轄的定漕數是兩百四十萬石,地方可支用的定漕額為一百六十萬石,僅從這兩組數據就能看東閩總督與江淮總督的實權差距有多大。

兩百多年來,江東郡發生的大小亂事也不少,但從沒有設過江淮總督一職。此時設江淮總督,並讓嶽冷秋竊居此位,並不僅僅是為平剿東海寇及洪澤浦流賊事。林縛能看出朝廷即使表面上絕口不提遷都之事,實際上設江淮總督加強對江東郡、江寧府地方的集權,就是為遷都做準備。

要說論資排輩,程余謙倒是有資格擔任江寧兵部尚書兼江寧守備了。但是勤王一戰,程余謙貪生怕死,怯敵畏戰,先進軍至臨清,卻步不前,而後又退到聊天,再退到濟寧。虜兵進一步,他退兩步,一直到東虜南線主力縱火燒毀濟南城退到黃河以北,他才率江東勤王師慢騰騰的跟在嶽冷秋的屁股後面“收復”濟南。擢升程余謙,大概也考慮到他的弱勢不足抗衡嶽冷秋在江東全面掌權。

但是楚黨內部並非對嶽冷秋一點制衡都沒有。顧悟塵表面上沒有受得什麽實質性的晉升,但是“兼督鄉軍”四個字十分的關鍵跟必要,也就使嶽冷秋無法繞過顧悟塵直接指揮江東郡的鄉軍、鄉營,恰恰江東郡此時戰力較強的幾支部隊,包括江東左營、東陽鄉勇以及受董原節制的維揚鄉勇都是鄉軍。

林縛閉著眼睛也能想到,這是湯浩信為顧悟塵爭取到的有利條件,畢竟顧悟塵並沒有資格直接出任江淮總督。

林縛非常想進京與李卓見一面的,但是他身為領軍文臣,即使離京畿也就兩百多裏,卻是非宣不得入京的,甚至私派信使進京都是犯忌諱的事情。當然,王朝末世,也沒有那麽多的顧忌跟忌諱,可林縛要是不聽宣調就直接入京,就太刺眼了。

林縛心情抑郁,在宴席上喝了些酒,有些醉意微酣,告辭離開津海倉衙門,在護衛的簇擁返回南岸駐營。

林夢得在轅門前等他,幫他牽過馬,說道:“高宗庭高先生與耿泉山耿校尉過來了,在營中等著你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