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燕雲劫 第六十三章 開海漕(第2/2頁)

以載量二百石的內河漕船計,三百萬糧食需要一萬五千艘船,三到六萬名船工,也許額外還需要數十萬計的拉纖夫,排成一列行在漕運河道,前後也將近千裏長的長隊。

漕運大概是大越朝每年都要進行的最壯觀的工程了。

大危機總是多重因素集中暴發才形成的。

林縛與林續文沒有直接從河間縣返回津海,而是坐馬車北上趕到衛台。

渦水河在這裏與衛河相通。

衛河是燕南,京畿段內河漕運的核心水道,從太行山中段引水,寬一百五十步到兩百步之間。林縛趕到衛台,看到衛河兩邊都是石壩子河堤,植得楊柳,兩邊還有通往京畿的寬敞官道。由於離平原府有一段距離,從這裏還看不出衛河受到黃河決口災情的嚴重影響。

從衛台往北的衛河通航條件極佳,千石糧船直接通行都沒有問題。關鍵渦水河是勒緊脖子的大瓶頸,通航條件很差。

林縛與林續文在衛台沒有停留多久,就沿渦水河往東行,他們就是要實地走一走,親自掌握渦水河通航條件的一手情報。

從史冊及地方志記載來看,津海渦口是當年開海漕時最重要的一處中轉海港。當年新開挖的渦水河幾乎是均寬六十余步,常年水深都在一丈以上,兩岸河堤植有楊柳護堤。大型海船將漕糧運到津海靠港轉艙,換三四百石載量的內河漕船走渦水河轉衛河進入京畿。最繁盛時,舟楫相連,幾乎能將整個渦水河以及渦口港都遮蔽掉,一年轉輸四五百石漕糧一點都沒有壓力,畢竟河段短,才五六十裏。

很可惜,海漕就興了五年就因為種種原因給廢止,迄今已過去百余年。

沒有官府力量的涉入對河道進行長年維護跟治理,只是從衛河引水的渦水河一年比一年淤淺,中間也發生好幾次破堤洪災,對河堤的破壞更是嚴重。如今不要說千石巨舶了,就是百石載量的中型內河漕船都因為怕擱淺而很少進入渦水河了。

渦水河航道深淺是內河轉輸條件的最重要體現,自然也決定著渦口作為中轉海港的繁榮程度。渦口淪落到今日,也只是渤海沿岸眾多小型漁港,商港中的一座,並無出奇之處。即使在渦口積存再多的糧食,以此時的渦水河通航條件,一年也頂多能往京畿輸送二十萬石糧。走陸路的成本太高,再說燕南三府給摧殘一空,也找不到足夠的騾馬。但是到萬不得已的地步,使人推獨車輪運糧進京也要做。

由於要實地考慮河道,林縛與林續文在路上耽擱了兩天,一直到二十六日黃昏才回到津海渦口。林夢得已從燕京返回,他得信林縛返回渦口,匆忙出寨子來迎接,跟林縛、林續文說道:“湯公過來了,午後才到,現在就在寨子裏……”

林縛沒想到湯浩信會親自出京來津海,與林續文趕忙進寨見湯浩信見面。

湯浩信已經是七十一歲的高齡,須發皆白,臉上都是黃褐色的老人斑,眼睛不大好,天時已昏暗,堂內燃起松燭,湯浩信的眼睛給青煙熏得眼睛紅漲,正揉眼睛時,看到林縛與林續文進大堂來。

湯浩信是第一次見林縛,看他這般模樣,又跟林續文並肩而行,便知道是他,朗聲說道:“英雄出少年,英雄出少年!悟塵有你這麽一個得意門生,今生也無憾了!”拉過林縛的胳膊,仔細端詳他,又笑道:“好相貌,真異人也!不愧是我楚黨後起之秀。”

“湯公過譽了。”林縛謙然笑道。他去河間縣找林續文,在泥水摔過幾跤,條件如此惡劣,又沒有什麽換洗,離開這三四天就沒有好好的洗漱過,臟得跟叫花子似的,衣甲也看到原來的顏色,這能叫好相貌?照著河水,林縛都覺得自己面目可憎。

楚黨得勢時,湯浩信已經是六十九歲高齡,推薦得意門生張協擔任副相,他只擔任太子少師及文淵閣學士等閑職。

“也不多說寒暄話了,這位是工部主事陳靖唐,續文認識。”湯浩信挽著林縛的胳膊往大堂裏走,“你們猜測不錯,京畿存糧即將告罄。從津海重開海漕,你們最快幾時能準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