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燕雲劫 第三十一章 風向變了(第2/2頁)

在燕南三府已經給打殘,山東平原府大部失陷,而虜騎撤退在際,楚黨這時候還公然站出來主張議和,才是政治上的最大不成熟。

※※※※※※※※※※※※※※※※

楊枝山是兵部職方司主事,正六品,他過來是代表兵部勘驗軍功的,內臣劉直是內待省的局郎官,如今皇帝使內侍少監郝宗成總監天下勤王師,劉直過來怕是擔任監軍的,林縛只是一時想不透林續文過來湊這個熱鬧做什麽。

林縛挽著林續文的胳膊,笑問道:“從京畿過來,大哥與楊大人,劉大人怕是吃了不少苦吧,快進艙休息一二……”

“郝大人派兵掩護我們過通州,再喬裝打扮趁夜色隨你派去京師的信使到津海北,就與你軍在北邊的斥候遇上,坐哨船過來,說辛苦是有些辛苦,但比你們在燕南與虜騎作戰,不值一提……”林續文意興很高地說道。

楊枝山站在甲板上,環視周圍江東左軍的軍容,臉色微冷地問道:“敢問林大人,江東左軍都在這裏嗎?捷報裏稱江東左軍五營三千卒,這幾艘船上的人數似乎略有不足啊。”

虛報軍功是軍中將領都會幹的事情。

滄南大捷報至京師時,江東左軍以三千新卒在野戰中殲敵精銳逾千,兵部諸官一致認為絕不可能,是林縛在虛報軍功。

林縛是楚黨新銳,顧悟塵使其獨領一軍,北進燕南的姿態仿佛眾馬齊喑的荒原裏豎起一面鮮麗的大旗來,張協、湯浩信也拿江東左軍來作借口,來反駁其他派系對他們暗中推動議和的攻擊,兵部不便公開駁斥,也壓著不議滄南大捷的軍功,免得戰後惹出大笑話來。

楚黨也是以穩重為上,他們需要是林縛率軍北進的姿態來緩解政治上的壓力,也怕林縛太冒進,成為日後給攻擊的把柄,也怕議了滄南大捷的軍功並大事宣揚開,會刺激其他將領,所以就任兵部不議滄南大捷的軍功。

林縛使信使到京師報捷已經是元月初九的事情了,那時朝中大部分官員以及皇帝都認識到虜騎並無威脅京師的實力。便是再膽小怕事的官員,心裏也未嘗沒有能擊潰東虜的僥幸心思,特別是事勢漸漸明朗,而東虜攻打濟南府的決心堅定,並非議和能使其撤退,楚黨也便放棄議和的努力。

如此一來,楚黨更需要林縛與江東左軍這面旗幟,來徹底扭轉前期主張議和的形象,便是實際總領京畿守軍及諸路勤王師的郝守成也謹慎的尋找戰機,對東虜葉濟羅榮北線主力形成壓力。

在這種背景下,張協、湯浩信等人,甚至皇帝都親自問詢兵部,推動兵部速派員到津海來跟江東左軍聯絡,議兩度大捷之軍功,以鼓舞全軍士氣。

楊枝山心裏對江東左軍的作戰能力始終有極大的懷疑,這時候只看到岸上只有數百將卒列陣,左右海船雖說龐大,但是甲板上的士卒很少,連三千卒都遠遠沒有,更讓他懷疑林縛兩度報捷,都是虛報軍功。雖說楚黨在朝中勢大,但是林縛如此膽大妄為的虛報軍功,也使楊枝山心裏十分的不快,忍不住當場質疑。

“楊大人,劉大人趕來正是時候,若不覺辛苦,請隨林縛到艙頂觀戰!”林縛神情一肅,伸手請林續文、楊枝山、劉直到尾艙頂甲板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