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燕雲劫 第三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2/2頁)

林縛也不介意,抱拳行禮,嶽冷秋給他賜座他便坐,等著嶽冷秋跟他說事。

“我曉得你相熟兵事,我等正議東虜之禍,你也無需見外。”嶽冷秋招呼林縛在自己身邊坐下來,說道:“你且聽我們議事,有什麽見解還請賜教,不要有什麽保留。”

“不敢當,林縛見識淺薄實在得很。”林縛說道。不管怎麽說,嶽冷秋以二品封疆大吏如此放下姿態說話,林縛還是覺得很受用。但是他心裏還是起了警惕,雖同源楚黨,但他畢竟是客將,無緣無故的隨便插進東閩軍議事,會很讓人厭煩。他進營帳之前,聽到裏間有爭議之聲。

林縛心裏想,嶽冷秋四月下旬才進東閩出任總督,短短不到七個月的時間,恐怕還沒有將東閩軍中戰功卓著的驍勇將官都降服吧。嶽冷秋雖貴為總督,但是諸將抱作一團跟他對抗,他也無可奈何。

很顯然,李卓原先的部將對朝廷如此冷遇舊帥李卓,又將東閩軍拆得四分五裂心懷怨氣,不是那麽容易給降服的。

果然,嶽冷秋判斷認為東虜主力會西進晉中,以為東閩勤王師應該立即離開濟南,西向經聊城,借道中州東北,援晉中。以邵武鎮鎮守主將陸敬嚴為首的東閩勤王師諸將認為東虜主力會南進山東,他們應該協助山東地方守城備虜……

“林都監善知兵事,你以為東虜主力會偏師哪邊?”嶽冷秋眯著眼睛,對諸將當著外人面駁他面子也不惱火,還溫言問林縛的意見。

林縛背脊寒氣直抽,心知嶽冷秋絕對不會像表面看上去這麽和藹,多半是笑裏藏刀,嶽不群式的人物。

嶽冷秋多半也是判斷東虜主力會南進山東,只是他不肯冒險替魯人守山東,才想立即移動西進折向晉中,好錯過東虜騎兵主力。即使日後山東失守,他無需擔責,畢竟他是積極主動的在“進軍”,或許進晉中後還會撿到些戰績來裝門面。

東閩諸將都是經過十載東閩戰事,積累戰功陸續提拔上來的,即使不再歸李卓統屬,但是他們的銳志跟傲氣不會輕易的消退,又自視精銳,既然認定東閩主力會南進山東,便想助守山東以獲得更多的戰功。

東閩軍將帥不和的表面下藏著嶽冷秋投機避戰與諸將銳志主戰的根本性分歧,林縛哪裏敢輕易說話偏幫一方?

林縛假裝沉思片晌,只說道:“我見識當真是淺薄得很,見東虜有西進的可能,也有南下的可能,哪個可能性更高一些,我也判斷不出。我駐守臥虎山已近半月,這三五日來,與江東帥帳也無聯絡,敢問嶽帥,朝廷對各路勤王師有什麽最新的訓示傳來?”

“朝中也爭議不休,只傳諭諸路勤王師要積極尋敵作戰……”嶽冷秋也看不出林縛有什麽姿態,心想他真不是簡單人物,不能等閑視之。

林縛肚子裏暗罵了一聲,賊娘的。朝中主戰、主和兩派暗中交鋒不休,東虜主力傾向又判斷不明,還使諸路勤王師各自為陣。明裏是傳諭諸軍積極尋敵作戰,但遲遲不派使臣總督諸路勤王師,統一指揮對敵作戰。既然無需擔當任何責任,特別是楊照麒戰死沙場之後,還有多少人會與東虜騎兵硬戰?中樞實際上還是議和的心思。

但是如此拖延下來,只會使山東局勢也跟著徹底糜爛。即使有心議和,也要有議和的資本,哪裏能一戰不打,一戰不勝,就跟敵人議和的?真是一群廟堂朽木!

朝中群臣如此不堪,又判斷嶽冷秋只是投機取巧的政客,林縛的心已經是冷到極點,畢恭畢敬的坐在那裏,也如一段朽木。

這會兒,帳營有傳令兵進來稟事,魯王府派人過來請嶽冷秋、陸敬嚴等人到提督府衙門議事。

王藩不得幹涉地方軍政事務,但是山東郡司裏沒有級別比嶽冷秋更高的官員,將魯王擡出來,是表示對嶽冷秋這個客將的尊重。再說魯王乃當今聖上的遠堂兄弟,擡出魯王來,也能在道義上約束一下客兵。不過議事還是要去提督府,主要人員還是山東郡司的官員們。

此外,山東郡司也知道林縛進城來,來人也請林縛一道去提督府衙門議事。林縛官職不高,但畢竟是江東勤王師在濟南府的代表,麾下又實際掌握三千余兵馬,是有資格參加這種級別的會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