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江東亂 第四十三章 左軍五營(第2/2頁)

林縛使諸營旗幟豎起來,他要在這裏將三千民勇打散開,分五營編制。

除第一營皆西沙島健勇編成,林縛親自兼任營指揮,敖滄海為副指揮,陳花臉、李柴、姚星、馬潑猴等十余護衛武卒為六十卒之首的都卒長外,朝天蕩北岸新募民勇將與河口民勇,西沙島民勇完全打散混編成為其余四營。

林縛甚至將從長山島調來的百余精銳也都編入這五營之中,要讓他們積軍功與民勇中崛起的骨幹一同成長為左軍五營的中堅力量,而不是直接指任。一方面是防止長山島的秘密過早給外人窺破,一方面也是要左軍五營成長為更具凝聚力的精兵。

當然了,林縛率軍北上勤王,沿途將流賊、巨寇、山匪編入勤王軍,加強戰鬥力,都是他職責範圍以內可以從權決定的特權。只有要能將一支三千人的精銳戰力掌握在手裏,通匪罪名什麽的,都是浮雲。

除第一營直接設立較完整的指揮體系,其他四營都混編,只臨時指定代都卒長與代旗頭,完整的指揮體系要在北上途中磨合完善之後再行編設。

眼下看來,至少從江寧到山東北境的路途還是相對安全的。林縛與傅青河他們分析河北境內以及各地勤王師裏敢與東虜鐵騎野戰的將領會很少,絕大多數會分城駐守,也就是說他們進入河北境內後,就很有可能與外圍遊寇的東虜鐵騎接戰。

林縛的目標是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行進到河北邊境,使左軍五營與小股東虜騎兵有作戰的勇氣跟能力。

祭旗餞行時,林縛除了拿到他本人江東勤王師左軍五營統領的關防(臨時募軍,有關防,無正式官印)之外,還拿到一大疊空白告身與信符。

林縛當即就決定由他以及周普、曹子昂、寧則臣、趙青山五人出任左軍五營指揮,將這五張空白告身填了交給江寧兵部報備,其他近五十張都卒長,近二百張旗頭的空白告身都隨身攜帶,要在行軍編訓途中甄別合格的人選。

曹子昂、寧則臣、趙青山三人皆有根腳可查,周普是以林縛隨扈家仆的身份獨領一營,這也是林縛以兵備都監兼左軍五營統領的特權。

除林縛為文官外,曹子昂、寧則臣、趙青山、周普則授羽騎尉銜。

江寧諸人之前根本就認為林縛率三千民勇北上勤王跟送死無異,所以給左軍五營的編制就相對較寬松,林縛用隨扈家仆出任營指揮,用流民首領曹子昂、寧則臣為營指揮,他們也視若未見,畢竟指望別人去送死,臨行前總不能一點甜頭都不給。

當然了,江寧方面也不可能對倉促成軍的左軍五營三千民勇特別慷慨。營指揮轄一營六百士卒,在鎮軍體系裏已經算中級武職了,羽騎尉只是正九品武官銜,其他都卒長,旗頭都不授武官銜。在鎮軍體系裏,通常六十卒之首都卒長都是正八品雲騎尉以下的低級武官來擔任。

隨扈雖為賤籍,但不影響在軍中擔任低級武職,這也是當世鎮府軍私兵化現象嚴重的表現,許多將領都用隨扈出任低級武職或將一些武官籠絡為隨扈,在薪餉上給予優待,並給予其他武官不可能有的特權,以控制軍中精銳。這恰恰也使得軍中其他武官與士卒成為受排擠與壓迫的對象,造成鎮軍戰力整體性的下滑。

一直忙到後半夜,才將五營士卒粗略的編排安定,使各自歸營帳飲食休息。林縛與敖滄海、周普、寧則臣、趙青山、曹子昂等人都不得休息,明日就要分發裝備上路,還有太多的準備工作要做。

今夜的戒備,還是托柳西林率東城尉馬步兵來執行,趙勤民、林景中、顧嗣元、林續宏、孫敬軒等人都等候在這裏,既幫著準備兵備、後勤事務,也目睹林縛編軍過程。

眼前至少看來,林縛從西沙島帶來的民勇與河口募集的民勇是堪用的,將北岸流民募勇打散混編裹脅北上,也是可行的。這麽繁重而艱巨的重任,除了林縛,大概也沒有其他人能承擔了。

但是趙勤民、顧嗣元也看到,左軍五營若是此次北上建功歸來成長為精銳之師,大概也只有林縛一人能指揮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