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江寧風月 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

走墻脊從柏園潛回集雲居,林縛想著剛才跟柳月兒說的玩笑話,沒有急著下墻,踩著屋脊走到一處坡度稍緩的屋面躺下來,看著暗沉沉的天空想些事情,許多事情都清晰無比的湧入腦子中來,有那個千年之後前世時空的回憶,也有林縛在這個世間的記憶,紛亂而交錯,想得太多都有些頭疼了。

雖說躲在背風的陽坡頂,夜深霜寒,還是有些冷,林縛將身上的衣服裹緊些,不忙著下房去睡覺。

他當然不甘心還庸庸碌碌的重活這一世,但是前路也非想象中那種輕松。

東陽、江寧兩府位於地處土地肥沃,市井經濟發達,士紳豪族勢力強大的江東郡,普通人生活看上去平淡而且平靜,江寧城裏每天都醉酒笙歌,繁榮異常,幾乎都完全感受不到大越朝此時的暮氣沉沉,難以救藥。

事實上,從林縛那些淺薄的歷史知識也能知道地處揚子江中下遊平原的江東郡在得到充分開發之後,即使處於一代王朝的末期亂世,經濟結構也很少遭到徹底的破壞,畢竟江東郡每年兩季的土地高產保障了民眾的生活要比北方的農民寬裕得多。

歷來只見北方流民往南方湧,罕見南方流民往北方逃。

大越朝的問題恰恰出現在北方,奢家勢力再強大,也給李卓死死壓制住出不了東閩,北方東胡人的勢力幾十年裏卻從渤海擴張到遼西再擴張到薊北,朝廷只能依靠燕山的險峻地形將東胡人的鐵蹄擋在燕山之外。

陳塘驛之戰後,官兵退守燕山之險,東胡人對燕山的攻勢稍緩,調轉兵鋒遠征燕山西北的乞顏,翰黑等北方部族,作勢要將整個燕山以北區域都納入東胡人的勢力範圍,屆時將更加的尾大不掉成為中原的心腹之患。

時不相予,歷來給帝國倚為重心的西秦,晉中等北方大郡這些年蝗災,旱災三五年間或不絕,偶爾一兩年雨水充沛,也由於北方的水利設施薄弱又釀成澇災,總之沒有一年能安生過。

奢家叛亂之後,東南稅源之地的稅賦幾乎都投入這邊的無底洞中。塘報裏沒有涉及到具體的數據,不計算其他損失,林縛從跟與顧悟塵的談話中也能估算東南戰事這些年軍資靡費不會低於三四千萬兩銀之巨。具體多少,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核算,戶部跟江寧戶部甚至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衙門來核算李卓所部這些年糜耗的軍費。

所幸鄰近東閩戰場的江東,兩浙,江西,湖廣等郡府到底是富饒之處,承擔了絕大部分的軍費也沒有感到特別的吃力,但是這些年向北方的輸供卻是停了。

大越朝這幾年來不能依靠東南這一塊帝國最重要的稅源地,還要維持帝國的基本運轉以及北方的戰線所需要的大量物資糧錢,就只能從西秦,晉中,河北,兩川等地加倍的搜刮,苛捐重稅又兼北地連年重災,苦無生路的農民自然頻頻舉事,三秦故地幾乎是遍地狼煙,盜匪多如牛毛。

這些事在安逸如溫柔鄉的江寧城中看不到,卻不意味著北方沒有發生,正因為北方危急,雖說朝中對奢家痛恨入骨的大有人多,也有更多的人將扭轉危機的希望寄托在奢家的歸順上。

奢家歸順不僅可以將滯留在東閩的近十萬精兵調到北線去跟東胡作戰,鎮壓北方的農民叛亂,最關鍵的是期待奢家歸順之後東南諸郡對北方的漕糧輸供能從當前不到兩百萬石恢復到六百萬石的水平,緩解北方的財政壓力,糧食通脹壓力。

太宗時,為體恤船工辛苦,恩許船工水手輸轉漕糧時以十二比例攜帶地方物產南北販賣,以此形成的漕路厘稅恰恰又成為朝廷近百年來的一個重要財源。中樞也希望奢家歸順後漕路大開,漕路厘稅能從當前的五十萬兩銀恢復到一百五十萬兩銀甚至更高的水平,也希望奢家歸順後,東海盜的活動能有所收斂……總之朝中對奢家歸順寄以厚望的大有人在。

林縛兩世為人,倒是明白了一個事情,道理說起來簡單,要去做卻是千難萬難。即使奢家暫時歸順松開給勒緊的頸脖子給朝廷以喘息的機會,但也要有人能站出來替大越朝抓住這個機會才成。

奢家也是看透了朝中的底細,歸順時討價還價,不僅裂土封侯,晉安府成了他奢家的私地,就連奢家麾下予以保留的一萬兩千余私兵還要東閩郡的財政來供養,此時更是直接向留京江寧府派遣進奏使窺探東南的局勢,也是更方便奢家向東南各郡府滲透。

前幾日聽顧悟塵說,東南各郡要補之前戰事的虧空,不願意馬上就恢復向北方輸送糧錢,而歷年以來總是以南補北,這背後的積怨也深,朝中南方兩派官員紛爭也多,西秦派是北方官員的代表,當今聖上有些起用楚黨,也是楚地處於南北之間,希望能平衡南北的利益矛盾,卻哪有那麽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