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大結局

掃平女真的漢軍,薛仁貴方面率兵離開了北方回到幽州。

而蘇定方的大軍,卻是留在了北方。

女真雖滅,但還有不少殘余勢力,漢軍掃平女真後若是離開,女真殘部便會卷土重來。只有在此地駐紮下來,慢慢經營,才能將這些地盤徹底消化,納入大漢領土。

次年,冀州到徐州的運河也開挖完畢。

劉辯又下令開挖豫州至江夏的這段運河。

同年,漢軍又北上進攻草原。

這一次,漢軍不像幾年前面那樣試探性進攻,而是整個北方的兵力,要一舉消滅蒙古。

幽州,薛仁貴出兵十五。

並州,李靖出兵十五萬。

朔州,林禦出兵八萬。

涼州,常遇春出兵八萬。

關中,諸葛亮出兵十萬。

涼州,曹操出兵十五萬。

冀州,嶽飛出兵十萬進入並州,與李靖一同行動。

合共七十余萬漢軍,從各個方向,深入草原。

這些年蒙古盾入草原深處,大漢便在草原上,建立了大量的城堡,用於囤積糧食,為以後進攻蒙古做準備。

這些城堡深入草原數百裏。

漢軍出征之後,內地,各州刺史發動上百萬民夫,源源不斷的向著這些建立的堡壘,中轉站,輸送著糧食。

番薯,玉米的引進,水稻,小麥的改良,各種農具的誕生,後世科舉種田的方法,導致大漢糧食的產量提高的數倍,漢軍出征,根本不需要為糧草擔心。

草原民族之所以難以掃平,就是因為其強大的機動能力,敵人若是大規模的入侵,他們就會遁入草原隱藏起來。

可漢軍如此大規模的出兵,後方有源源不斷的糧草提供,漢軍可以在草原上長時間的駐軍。

當漢軍深入草原之後,蒙古已經逃無可逃,退無可退。

漢軍殺到了蒙古人的家門口,蒙古已經退無可退,逃無可逃了。

最東邊,薛仁貴一路出兵一路橫掃,深入草原腹地上千裏,所過草原各部盡皆被滅。

蒙古人於是向西遷移。

而薛仁貴則緊追不舍,率兵殺向西方。

最後,駐紮在東部草原的拖雷無奈,只能與漢軍一戰。

可是漢軍方面,幽,並,冀,朔四州兵力已經匯合到一處,共計四十萬大軍。

而蒙古方面,在這一片草原上能拿的出來的兵力,只有十五萬不到。

一場大型會戰就此展開。

漢軍方面集合了李靖,嶽飛,薛仁貴,霍去病,林禦等幾大頂尖統帥,猛將方面又有嶽雲,賈復,裴元慶等頂尖高手。

而蒙古方面,只有拖雷,慕容恪,闕特勤等人,如何是漢軍的對手。

大戰持續了將近一月。

蒙古方面,十五萬人越發越少,最後只剩下五萬余人,慕容恪,闕特勤等大將更是被賈復斬殺。

蒙古草原血流成河,拖雷見狀不妙,只能率領大軍突出重圍,向西方撤退。

而涼州以北的草原之上,諸葛亮,常遇春也是率兵北上,率兵圍攻蒙古。

這一片草原之上,蒙古的兵力只有八萬左右,領軍大將乃是慕容垂,拓跋珪,斛律光等人。

他們雖然乃是難得的騎兵將領,倒也架不住漢軍人多人多勢眾,且諸葛亮,常遇春,王忠嗣,同樣是頂尖統帥。

激戰月余,慕容垂斛律光等將被漢軍大將龐德,高思繼分別斬殺,拓跋珪只能帶領殘部向西逃躥。

而西州方面,曹操也率兵北上進攻蒙古。

同時還有烏孫,大宛,康居等國出兵相助。

西州曹操麾下,有大軍十五萬,匯合大宛,康居等國的兵馬,不下二十五萬人。

而蒙古在這片草原的兵力,也只有十多萬人。

面對漢軍猛烈的攻勢,蒙古人根本抵擋不住,並且漢軍方面,還有李存孝這個可以以一敵萬的絕世猛將。

漢軍所到之處,蒙古人盡皆敗退,短短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十萬兵馬被打的只剩下三四萬人。

不過東邊,拖雷,拓跋珪等人,也帶著殘部逃到了這裏。

由於此刻常遇春,李靖等兩路大軍在西涼,並州以北的草原上,戰線太長,漢軍一時間難以趕來。

拖雷集合了各地的殘兵敗將,也聚攏了十幾萬大軍,便想與曹操率領的漢軍決一死戰。

此時,郭侃便建議拖雷,率兵西遷移,遷移到安息,羅馬所在的更西邊。

考慮到繼續戰鬥下去,東邊的常遇春,李靖等會率兵趕到,到時候蒙古會徹底被漢軍覆滅,拖雷終於是答應呢郭侃的建議,率領蒙古殘部,向西方遷移。

而漢軍見蒙古向西遷移,也沒有繼續追擊下去。

畢竟這幾個月連續的戰鬥,漢軍也損失頗大,繼續戰鬥下去,也只會是兩敗俱傷的局面。蒙古能夠西遷,去跟安息,羅馬打,反而是大漢願意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