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成都之變

成都治所府衙正殿之中。

張松,楊國忠領著幾十個文臣進入大殿,一眾臣子進入殿後,皆跪倒在地。

劉璋擺了擺手,不悅道:“張松,楊國忠,你們在幹什麽,有事就說,何必行此大禮呢?”

張松仍舊跪在地上,但挺起上半身,拱手說道:“主公,如今益州由司馬懿,楊素等奸臣賊子把持軍政,內不能安民,外抵擋大漢天軍。如今天子傾三州之力進攻我益州,司馬懿楊素等領軍抵擋,難分高下。但俗話說,久守必失,司馬懿楊素等可能支撐個三年五載,但絕對不會長遠,時間一長,還是會敗。照此下去,到那時候,我益州百萬必定流離失所,窮困潦倒。漢軍久攻不下,說不定攻破益州之日,會屠城殺民泄憤,主公你也有被屠之險。所以臣聯合六十四位官員,前來勸諫主公,望主公以益州百萬百姓為重,投降陛下!”

“臣等請主公以益州百萬百姓為重,投降陛下!”

“臣等請主公以益州百萬百姓為重,投降陛下!”

“臣等請主公以益州百萬百姓為重,投降陛下!”

張松說完,身後六十三位官員,也異口同聲地說道。

“你說什麽……”聽了殿下群臣的話,劉璋手中把玩的夜光杯突然掉了下來。

張松又行了一禮,重復道:“請主公以益州百萬百姓為重,投降陛下!”

“張松,你好大的膽子!”劉璋突然站了起來,指著張松等人喝道:“你們……你們這是逼宮來了!”

“臣不敢!”張松又行了一禮,說道:“伏聞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司馬懿楊素之流,實乃亂臣賊子,主公名義上雖為西川之主,但卻要看此二人眼色行事。主公何不投降陛下,如此一來,也可除此二心之臣,以泄心頭之恨!”

劉璋大怒,喝道:“司馬懿楊素雖然把持軍政大權,但對我卻以禮相待,不敢有半點違禮。今爾等率眾前來逼宮,讓我投降益州大敵,到底誰才是二心之臣?”

面對劉璋的責問,張松倒非常坦然,繼續說道:“主公此言差矣!如今陛下傾三州之力攻打我益州,眼下的防禦雖然穩如泰山,但時間一長,以益州之地,如何對抗天下九州?到時候不僅我益州百姓會因戰爭生靈塗炭,陛下的兵馬也會損失慘重,到攻破益州之日,天軍必定會因此而遷怒益州百姓。不僅百姓有被屠戮之危,到時候主公你……”

劉璋臉色頓時一白,雖然張松沒有說明下場,但失敗者的下場,不外呼死路一條。不僅自己會死,妻妾還會被賞賜給兵將成為玩物,兒女也會成為賤籍為奴為婢。

比如歷史上的劉禪,投降曹魏之後,雖然被封公,但下場也非常悲慘,只有皇後可以跟隨陪伴她,其他妃子被賞賜給了曹魏兵將。就比如李昭儀,因為不肯受到侮辱而自殺。

這還是劉禪主動投降的結果,若是負隅頑抗,只怕命都保不住。

張松見劉璋被嚇住了,繼續勸道:“主公你乃是漢室宗親,名義上來說,乃是陛下皇叔。雖然這些年,益州屢次對抗朝廷,但皆是司馬懿,楊素等人的主張。您若是主動投降,使陛下盡快得到益州,完成他一統天下的心願,陛下他定然龍顏大悅,不會怪罪於您。到時候得一封地,做安樂公,豈不美哉?也好過在益州被司馬懿楊素等人把持權柄,時刻受他們的威脅!”

經張松這麽一說,劉璋有些意動:“就怕你說的安樂公,朝廷不會給啊。”

張松拱手說道:“若主公降漢,陛下不裂土以封主公,松請身詣京都,以古義爭之。”

張松說罷,一眾臣子也齊聲說道:“若主公降漢,陛下不裂土以封主公,臣等亦願請身詣京都,以古義爭之!”

見群臣都願意替自己前往洛陽,求取封地,求取安樂公之位,劉璋心安,但旋即想起城中還有兩萬兵馬,又為難道:“我雖有心投降陛下,但奈何司馬懿楊素留下兩萬兵馬,只怕我投降召令一下,不僅你們有性命之憂,連我都難以自保,你們還是退下吧,免得兵馬趕來,想走也走不掉!”

劉璋話音剛落,便見殿外一士兵飛快沖進殿來,稟報道:“主公,大事不好了,楊玄感發兵三千,此刻已經抵達正陽門外!”

劉璋連忙問道:“那楊玄感何在?”

士兵稟報道:“不見楊玄感蹤影,那些兵馬也都在門外等待,此刻並未攻門!”

成都府衙,說是府,其實跟皇宮沒有什麽兩樣,劉璋之父劉焉早年進入益州,就心懷叵測,曾經有稱帝之心,成都府衙也擴建,造的就像皇宮一樣,非常巨大。

正陽門,是府衙東大門,以前說過,益州除了司馬懿,楊素把持朝政之外,還有忠於劉璋的第三股勢力,比如張任。這府衙之中,便留守了一千兵馬,這些都是劉璋的心腹,司馬懿和楊素的勢力,還沒有伸進府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