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群臣撕逼

蒙古撤兵以後,並州李嗣業便率兵趕往五原,匯合李靖。

龐德率領的西涼騎兵,姜維率領的雍州騎兵,則暫時駐守在朔方,等待李靖那邊的消息。

李嗣業返回五原,告知此次馳援關中的經過。

得知冉閔身死,漢軍諸將非常惋惜。

薛仁貴見蒙古撤軍,則提出告辭:“李都督,我乃幽州都督,如今蒙古退兵,我當返回幽州鎮守!”

李靖笑道:“此次多謝薛都督出兵相助,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擊退蒙古。如今幽州軍務繁忙,我這邊,也是諸事繁多,便不留都督了,待日後海晏河清,我在與都督好好喝幾杯!”

“薛某等著這一天!”薛仁貴向李靖拱手拜別。

薛仁貴自率兵返回幽州,李靖便對著眾將說道:“如今冉閔戰死,河套四郡,便歸我並州管轄。且因為冉閔之死,河套百姓民心不安。我當率兵趕往朔方,鎮守河套,以安乞活軍軍心,在安撫河套百姓,使之徹底穩定下來。”

隨後,李靖便率兵趕往朔方,並且沿途安撫河套百姓。

待至臨戎,河套百姓皆安。

見李靖趕到臨戎,姜維,龐德二將便告辭離去。

臨行前李靖叮囑二將,說道:“霍安,賈復乃是小兵出身,殺縣尉而奪兵權抵禦蒙古,雖是為國,卻觸犯了法律。爾等回去以後,當上書朝廷,說明原委,不可使忠良得到不當的處罰!”

龐德拍著胸脯說道:“霍安賈復乃我涼州將校,我自當以性命保之,並讓都督親自上書說情。”

姜維也保證道:“此乃國家棟梁,霍安年紀雖小,但有衛霍之風,賈復武藝高強,不下冉閔。他們二人雖有過錯,但情有可原,末將同樣會轉告諸葛都督,為其求情!”

隨後二人領兵自回涼州,雍州。

李靖則率兵留守朔方,一面整頓乞活軍,一面安撫河套百姓。

至於並州東部,自有副都督楊繼業鎮守。

隨著蒙古退兵,一道道捷報,飛往洛陽朝廷。

此刻的劉辯遠在兗州,並不在洛陽。

這些捷報,便由朝中文武整理。

只不過這些消息實在是太多了,於是三高官官便只好召集六部長官,九卿文武一同商議。

會議由尚書高官官荀彧,以及中書,門下二高官官一起主持。

時中書高官官蔡邕已經告假在家,門下高官官盧植已經於年初病逝。

故會議分別由中書副官荀攸,和已經繼承門下高官官之位的劉伯溫一起主持。

參與議論的,又有六部尚書之中的工部尚書劉曄,吏部尚書龐籍,邢部尚書狄仁傑,戶部尚書田豐。

至於禮部尚書韋孝寬,兵部尚書李顯忠,此刻隨同劉辯出征兗州未還。

九卿之中,又有糜竺,張意,沈騰,包拯,華歆,宗正劉虞等文武參與。其余九卿之位的楊延嗣,楊妙真,典韋等人也隨同劉辯出征去了。

除此之外,荀彧又邀請了執掌太學的謝安,諫議大夫魏征一起參與議論。

如此大捷,涉及並州,幽州將校參與,他們這些大臣,便是要商討賞罰之事。

封官加爵,不是劉辯一人能夠決定的,如今劉辯禦駕親征,他們要核對戰功,官員的封官加爵,升將處罰,他們要負責擬定出來。隨後在送往兗州,請劉辯批閱,劉辯若是不許,在駁回重新擬定。

首先是對官員的封賞問題。

眾官員一一核對戰功,確認準確無誤,便商議該如何封將賜爵。

荀彧撫摸著胡須說道:“如今我大漢,將軍之位,最高者不過鎮字位。其上還有征字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今我大漢,一統天下之勢已定,陛下已經拿下兗州,乘勝追擊,徹底掃平趙光義勢力已經不遠。到時候只剩江東,益州,亦是孤掌難鳴,數年之內可定。所以說我大漢,距離海晏河清之日已經不遠,但許多將軍的軍位,爵位還很低,我們可以趁著此次大勝。上書陛下,對這些大將封官加爵,以顯朝廷恩德。”

一眾官員聽了荀彧的話,紛紛贊同,華歆熱衷功名,趁機說道:“尚書大人說的不錯,如今我大漢距離一統之日已經不遠,若在不封官加爵,更待何時?陛下雖然聖明,但賞罰分明,罰是夠了,賞卻不夠!”

“就是啊,荊州都督劉裕,身為一州都督,但將位仍是偏將軍。荊州將校,許多人將位還在他之上,這於理不合!”

見一眾官員都同意自己的提議,荀彧便說道:“既然爾等都同意,便清點各州將校功績,商定如何封賞,來日上書陛下,請其批復。”

一個上午的時間,一眾官員都在賞擬大漢武將的封賞問題,待商討完畢以後,由三高官官會同六部,九卿文武,聯名上書劉辯,請其批復。

到了下午,又要商議將校的處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