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糾結的天王

圍攻蒙古兵馬的大戰終於落幕。

蒙古騎兵被漢軍兩次突襲夾擊。

十萬鐵騎,傷亡六萬多人,只剩下三萬五千左右的兵馬趕往朔方與鐵木真匯合。

不過漢軍,也在沒有追擊之力了。

漢軍十萬鐵騎,陣亡將士也達到了一萬左右,剩下九萬兵馬,也有兩萬多傷殘士兵。

並且漢軍廝殺一天一夜,同樣也是人困馬乏,繼續追擊,乃是孤軍深入,且沒有糧草供給,十分危險。

因此李靖與薛仁貴商量一番,決定暫時在五原郡臨沃城駐紮起來,整頓兵馬。

並且派出斥候前往朔方方向,打探冉閔與鐵木真的戰事情況。等後方糧草抵達,在前往朔方支援冉閔,驅逐鐵木真。

卻說冉閔與鐵木真戰於朔方高闕。

冉閔麾下只有五萬乞活軍。

他帶領著四萬五千乞活軍迎戰鐵木真率領的十萬鐵騎。

剩下五千人,則散布在朔方五原其他邊境,以防蒙古從其他方向入侵。

大半個月前,鐵木真率兵南下。

然而冉閔卻生生四五千乞活軍,跟蒙古鐵木真率領的十萬鐵騎,殺了個不分勝負。

一戰下來,蒙古兵馬傷亡數千余。

鐵木真舍不得麾下兵馬傷亡,若是殲滅冉閔的乞活軍,他那十萬鐵騎,必定傷亡慘重。又想到他麾下兵馬乃是數路出兵,便決定按兵不動,希望其他方面軍建立優勢,他在主動進攻不遲。

雙方兵馬對峙十數日,皆按兵不動。

在那個時間點,薛仁貴已經與楊繼業聯合,殲滅了窩闊台進攻雁門的十萬鐵騎。

林禦也在那個時間,率兵深入草原,突襲蒙古王庭。

與此同時,王保保,奚康生二將,從朔方郡西部的陰山出兵,沿著黃河一路南下,進入大漢涼州的北地郡,賀蘭山一帶。不過他們在那裏,卻是被霍安,賈復率領的兵馬突襲,以至於兵馬。

王保保不甘兵敗,便在賀蘭山一帶外駐紮,等待受傷的兵馬恢復過來,在決定進退。

而冉閔派出去防守朔方其他邊境的乞活軍,卻是發現了王保保率兵南下侵略大漢。

他們並不知道,這支騎兵會被霍安,賈復率領三千人殺得大敗。乞活軍斥候見這支騎兵南下進入大漢境內,不敢將消息隱瞞下來,便趕往高闕,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冉閔。

冉閔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在高闕與鐵木真的十萬兵馬對峙。

收到這個消息的冉閔非常糾結。

是將這個消息拋之腦後,對突襲大漢的六萬蒙古鐵騎棄之不管,還是南下救援大漢?

冉閔清楚了蒙古出兵的路線,對於蒙古兵馬的目的,也便了然於胸。

這支蒙古騎兵,是想要沿著黃河南下,沿著蕭關古道殺入關中。

冉閔對於此刻關中的局勢,也是有所了解。

益州司馬懿出兵漢軍,將關中,涼州的兵馬都牽制在了前線。關中後方的防禦,可謂非常空虛。

假如蒙古的這支騎兵,當真殺入關中,勢必會造成關中生靈塗炭,無數百姓死於非命。

冉閔雖然跟大漢朝廷不對付,但一想到自己置之不理,關中百姓會因為自己死傷慘重,便心如刀割,非常難受。

但他若是出兵去救援關中吧,後方又有鐵木真的十萬鐵騎,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甚至河套,也會因此而失守。

冉閔一時間,便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不管他如何抉擇,選擇哪一條路,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面對如此為難的選擇,冉閔麾下謀士張舉提議道:“將軍,如今並州都督李靖,率兵負責雲中,定襄的防禦。那裏也不知道有沒有蒙古兵馬入侵。咱們可以派出斥候通知他們,假如雲中沒有蒙古兵馬進攻,可讓李靖率兵去救關中!”

蒙古數支兵馬入侵大漢,最先出現的,乃是鐵木真率兵的十萬鐵騎。其次,才是窩闊台率兵進攻雁門,而赤老溫與保保,差不多是同時出兵。

此刻李靖也不過是剛剛率兵與赤老溫兵馬對峙,冉閔並不清楚李靖那邊的情況。

冉閔聞言點了點頭,對著張舉說道:“希望雲中沒有蒙古兵馬入侵。張舉,你速速派遣一對人馬趕往雲中,去打探李靖的消息。如果李靖沒有跟蒙古兵馬對上,便將蒙古侵略從黃河南下準備進攻關中的消息告訴李靖。假如李靖跟蒙古兵馬對上了,便不要將消息告訴李靖了,免得他分心為蒙古兵馬所敗。”

“諾,我這就派輕騎前往雲中!”張舉拱手說道。

張舉派出的斥候一路縱馬狂奔,趕往雲中通知李靖,行至五原邊境,卻發現了蒙古兵馬的營寨。這下子,他都不用去找李靖,便直接返回高闕通知冉閔。

得知五原境內已經出現了一支蒙古騎兵,且在五原邊境安營紮寨。冉閔便已經知道,李靖已經率兵跟蒙古兵馬對上了,李靖那邊,他是指望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