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北疆大戰拉開

就在劉辯集合司隸,冀州,青州,各州兵力全力攻打兗州之時。

北方,蒙古草原上的鐵木真也已經蠢蠢欲動,十萬萬鐵騎威逼河套,對占據河套的冉閔虎視眈眈。

益州劉璋也派司馬懿統領大軍,兵陳兵漢中,兵出祁山,準備近犯雍涼。

卻說冉閔,乃是奴隸出身,對於異族極為仇視,當年劉辯還與他有過合作。可自從劉辯與蒙古和談以後,冉閔便徹底與大漢斷絕往來。

如今蒙古出兵河套,十萬騎兵來勢洶洶。

鐵木真用意是要先拿下河套,待拿下河套以後,在進攻並州。

要知道並州分為南北兩部,北部乃是河套地區,分為定襄,雲中,五原,朔方,雁門五郡。而並州南部,則分為上郡,河西,太原,上黨等郡。

如今雁門郡在大漢手中,而並州北部其他四郡,卻是掌握在冉閔手中。

冉閔手下,人口不過五十萬,兵馬不過五萬,河套北部雖有陰山為險,但冉閔麾下兵馬太少,很難阻擋鐵木真兵馬的入侵。

若是河套有失,雁門,太原,上黨,河西等郡還好,這些郡縣,東接太行山,西接呂梁山脈,有多處屏障,蒙古騎兵很難殺進來。但是並州西部的上郡,以及並州與涼州接壤的北地郡,安定郡卻是一馬平川之地。蒙古騎兵可以沿著河套兩邊的黃河,也就是平時在地圖上看到黃河凸字形黃河河道的兩邊,長驅直入殺進大漢腹地。

從東部黃河南下,可以威逼大漢東都洛陽,從西部黃河南下,可以威脅大漢西都長安。

在戰國時期,秦,趙,等國家便擔心異族從這些地方進攻,故而在這些防禦不足的地方修建了長城。抵禦異族的進攻。

可是盡管如此,歷史上異族還是幾次殺入關中司隸腹地。

若是這個東漢末年沒有劉辯,按照歷史,匈奴左賢王便曾經趁著李傕郭汜二人禍亂長安之際,進入關中擄掠。甚至蔡琰也在這個時期被匈奴人搶走。

而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奪權初期,北方的突厥也空前強大,突厥得知唐朝正值皇權更替。便發兵十萬攻打長安,大概是從大漢時期的安定郡,一路殺至都城長安附近的城池武功。

威逼大唐的國都長安,也幸虧當時李世民麾下大將尉遲恭勇猛無比,眾志成城挫敗突厥。隨後與其簽訂了渭河之盟,逼迫其退兵,為將來平定突厥拖延了時間。

雖然說如今劉辯治下的大漢強盛無比,兵強馬壯,不同於匈奴趁著李傕郭汜時期,也不同於李世民奪權初期國家不穩定。但若是蒙古拿下了河套地圖,便隨時都有可能從上郡,安定一帶進攻大漢的兩個國都。

一個國家的都城何其重要,一旦有失,輕則國家實力大損,重則國家滅亡。

劉辯出兵攻打兗州之時,北方鐵木真便已經蠢蠢欲動了。

所以劉辯在出兵之前,便傳令了並州都督李靖,讓其迅速與冉閔溝通,與大漢聯合,共拒蒙古。

若冉閔不願,便在必要之時出兵河套,接管河套防禦。以免河套有失,讓蒙古從此可以威脅大漢兩都的安全。

自從李靖擔任並州都督以來,並州都督府,就一直設立在雁門郡的治所陰館。而並州刺史府,卻設置在並州,太原郡治所晉陽。

都督府與刺史府分地而治,這與其他州的情況大不一樣。

一切的緣故,便是因為並州北方的大敵蒙古,導致並州安危時刻受到威脅。

所以負責一州軍事的都督府,設置在邊境的雁門郡,隨時防備蒙古的入侵。而負責一州政治的刺史府,則設置在繁榮的太原郡,兩府分地而治。

雁門郡治所陰館。

李靖與一眾大將聚集在殿中。

並州都督李靖以下,有副都督老將楊繼業,有大將林禦,陳到,裴俊,高順。猛將李嗣業,裴元慶,又有夏侯惇,夏侯淵兩員大將,常年率兵鎮守在上郡,河西兩地。

此刻在場的大將有李靖,楊繼業,林禦,裴俊,陳到,高順,裴元慶,李嗣業等人。

李靖此刻面色陰沉,看著下方的士兵說道:“冉閔這廝,還不同意與我大漢聯合,共禦蒙古麽?”

士兵滿臉苦澀道:“冉閔說我們大漢與蒙古簽訂和約,是他的敵人。還說若是都督下次再派人過去,就不在留情了。”

“哼,他雖五萬兵馬,但河套貧瘠,想抵禦蒙古鐵騎卻是困難重重。若蒙古分兵突襲,他便收尾難顧。我書信之中,已經伸明大義,他看過之後,還不同意麽?”李靖沉聲說道。

士兵搖了搖頭道:“冉閔看過書信便將其撕了,還說河套防禦有他在便穩如泰山,蒙古休想踏過陰山半步,讓都督您不必瞎操心!”

“混賬,河套若失,我大漢兩都便隨時受到蒙古的威脅。他又不是我大漢將校,自然不擔心,都督,末將願為先鋒,出兵河套斬殺冉閔,接管河套防禦。”林禦聞言大怒,拱手請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