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9章 逢紀心裏苦

劉辯很是高興,剛想打瞌睡,這逢紀就過來送枕頭了。逢紀主動獻計,對劉辯有兩個好處,其一可以將計就計擊敗趙匡胤,完完整整的拿下冀州。

其二,他正愁沒辦法處理冀州的投降一派,其中以審配,郭圖二人最為麻煩。如今逢紀既然是詐降,就算郭圖不參與,時候劉辯隨便定個罪名,不殺郭圖也要讓他無法任職。

一舉兩得的好事,劉辯心中歡喜無比。

逢紀只道劉辯是因他所獻破趙之計歡喜,卻猜不到劉辯是因為他解決兩件麻煩事而高興。

“你先下去準備準備,想想到時候見了趙匡胤怎麽說才能讓他相信,朕與眾位將軍商量一下具體事宜!”劉辯看著逢紀說道。

“諾,草民告退!”逢紀拱手退下,離開之後,劉辯看著群臣說道:“怎麽樣?這逢紀有問題吧?”

郭嘉點了點頭道:“陛下果然慧眼識人,這逢紀的確是詐降。此人忠心於袁紹,但卻是世家出身,說一心為民根本不是其本性。他以此為由頭,不過是想博取陛下的好感以及信任。”

“這逢紀既然是詐降,那他獻計到底有何目的?”伍雲召遲疑道。

郭嘉分析道:“逢紀忠心袁紹,因為下曲陽被圍無奈投降,如今他自然要想辦法離開陛下。投奔他人繼續與陛下為敵,而趙匡胤就是他打算投奔的人。他將計策告訴趙匡胤,便有可能出現三種情況,上策便是將計就計,攻打我軍!中策便是趁著冀南兵馬調離,攻打蕩陰,其下策便是離開冀州,安然返回兗州!”

劉辯撫摸著下巴沉吟道:“那如果朕采納逢紀的建議,將計就計,將冀南的兵馬調到冀北下曲陽,那趙匡胤會采取三策中的哪一策?”

郭嘉搖頭苦笑道:“微臣也猜不準,首先趙匡胤吃過楊大眼的虧,如今故技重施,難保他警惕起來,不會北上攻打我軍。其次,趙匡胤駐紮鄴城的目的是等隴西出現變故,若是退兵,便是白費力氣,但陛下卻已經統一了冀北,如果他知道陛下大軍聯合到一起,說不定畏懼之下也會退兵!此計變故太多,微臣也不能肯定趙匡胤選擇哪一條!”

劉辯沉吟道:“朕覺得趙匡胤乃是梟雄,應該不會退兵,多半有可能將計就計北上,或者往南聯合趙光義進攻洛陽!又或者是按兵不動,繼續在鄴城駐紮,等待隴西局勢出現變化!”

薛仁貴陳慶之二人拱手道:“那不知我軍如何布置?”

劉辯沉吟道:“先按照逢紀的計策來,讓下曲陽中投降的援兵待在城中,嚴陣以待,在讓異族騎兵在城下紮營,不給兵器戰馬便可!至於我軍後撤十裏,按兵不動!在修書嶽飛楊再興等將,讓他們率兵北上下曲陽!”

陳慶之擔憂道:“如此一來,趙匡胤肯定會趁著鄴城外我軍撤退而轉道攻打蕩陰一線啊!”

劉辯笑道:“我軍騎兵斥候攔截,消息傳遞不出去,趙匡胤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如此一來,他會擔心這是我軍布下的陰謀而不敢輕舉妄動。等嶽飛楊再興與我軍回合,此放出逢紀便可!”

薛仁貴,陳慶之二人並未在問,既然無法推測趙匡胤的具體選擇,就只有走一步,看一步,戰場之上變化太大,總有些事情是推測不到的,反正兩軍匯合之後,劉辯擁兵十一萬,更有近乎兩萬騎兵,不懼怕趙匡胤的任何陰謀。

接下來,劉辯便當真使用逢紀的計策,投降的冀州兵馬讓他們守著下曲陽,只給少數兵器讓他們在城頭上裝腔作勢,而投降的幽州異族騎兵,則在城外安營紮寨,但卻奪了他們的兵器戰馬,以防他們動亂。

劉辯大軍則後退十裏安營紮寨,派出斥候通知嶽飛率領大軍北上。

不過兩日時間,嶽飛便收到消息對於劉辯的命令,嶽飛欣然從之,但卻也故布疑陣,讓趙匡胤不敢輕舉妄動。

鄴城城中,趙匡胤得到城外大軍北上的消息,帶著眾人來到城頭觀望,大將許褚,曹寧,越兮,楊大眼,謀士崔浩,趙普,程昱等人。

趙匡胤望著大軍蜿蜒北上,胡疑道:“這是怎麽回事,幾天前便有一直大軍北上,今日居然全軍北上,莫不是冀北出現什麽變化不成?”

“主公,我率領一支斥候前去打探!”曹寧拱手說道。

“不可,漢軍詭計多端,這未嘗不是他們的計謀,待他們走遠了,我們才能派遣斥候往四方打探消息!”趙匡胤搖了搖頭拒絕曹寧的要求,如今的他,可是不敢有絲毫大意。

待大半日過後,漢軍沒有返回,趙匡胤這才派出斥候往四方打探消息。

斥候來報:“漢軍一路向北而去,並沒有返回的跡象!”

而趙光義那裏,原本他也派遣斥候向鄴城傳遞消息,但都被漢軍阻攔,無法傳遞,因此幾次過後,趙光義就沒有在派遣斥候了,而斥候只就近打探漢軍的消息,因此還不知道趙光義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