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8章 天寶將軍

幽州的各項事務,劉辯是權權交付範仲淹,薛仁貴二人負責的。雖然整合了塞外的胡人,但這畢竟也是大事,三萬騎兵的裝備,幽州也拿不出來,還要洛陽方面的支援。

因此薛仁貴一面讓宇文成都組建騎兵,勤加訓練,一面與範仲淹聯名上書劉辯,陳述此事。書信很快便送到劉辯手上,不過劉辯的錦衣衛無孔不入,這件事劉辯頭兩天就知道了。

對於此事,劉辯肯定是呈支持態度的,騎兵一直是大漢的軟肋,騎兵這個兵種在大漢也只有幽並涼才有。並州是在當年雁門之戰後組建了一支,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有騎兵兩萬多人。與此同時還組建了一支萬人騎兵,由高長恭統帥,這支放在函谷關重地,由於長安,洛陽兩地非常重要,乃是大漢的東西二京,而函谷關距離兩地非常的近,從函谷關無論是到長安,還是洛陽,大半日就能到。若是京城發生了安危,這騎兵半日便能趕到支援,當年幽州突襲長安,還多虧了這支騎兵的保護。這支騎兵不可輕易動用,是用來守衛兩京安全的。

而幽州的騎兵,經過幾年的發展,也有萬人左右,而涼州,曹操只鎮守隴西,天水,武都等郡。涼州其他地方還在蒙古人手裏,因此戰馬的來源也不多,除了白馬義從與虎豹鐵騎這兩支騎兵之外,還有近些年慢慢組建的一萬余騎兵。

如此算來,劉辯手中的騎兵也只有六萬人左右。這個數字與各路諸侯相比,確實是多。但與蒙古女真相比,卻是大大不如,他們每一族騎兵都有二十萬以上,而且戰鬥力恐怖,比之白馬義從與虎豹鐵騎也不遑多讓。

至於雁門,幽州,隴西方面的這些騎兵,實戰經驗差,而且其騎兵統帥也不熟悉蒙古,女真騎兵的戰法。想要跟蒙古,女真騎兵相比,根本就不可能。

沒有騎兵,怎麽可能抗衡蒙古,女真呢?就算劉辯憑借大漢城池進行防禦,也不是長久之計,劉辯根本不會讓這麽強大的外族繼續存在下去。掃平此二族,劉辯勢在必得,但若沒有一支強橫的騎兵,這個想法無異於空談。

就算劉辯手下有李靖,薛仁貴這樣的絕世統帥,沒有騎兵,靠著步兵想要跟這種部落抗衡,也不敢說穩贏。若是拖得久了,劉辯有生之年不能滅此二族,其後人改變策略,歷史也可能朝著相同的方向發展。

所以騎兵是重中之重,劉辯一直與冉閔示好,除了尊敬冉閔之外,劉辯就是想獲得這百戰百勝的乞活軍。如今得塞外異族投靠,又有宇文成都這種悍將訓練,過不了多久,這支騎兵就能爆發出威力。因為他們的騎射之術精湛,只需訓練紀律與戰法。長久的東西已經會了,紀律戰法之流,一兩載便可成。

劉辯當即召開朝會,讓群臣商議此事。

朝堂之上,劉辯將書信傳閱群臣,隨後說道:“如今宇文成都整合一眾部落,組建三萬騎兵,為我大漢效力,你們以為如何?”

“陛下,範文正與薛將軍將此事詳細經過傳來,那宇文成都勇猛無敵,實力與薛將軍不相上下。而我大漢又缺少騎兵,若能讓胡人組建一直騎兵,又有宇文成都這種猛將帶領作戰,此乃大漢之福啊!”太尉盧植拱手說道。

“胡人雖可用,卻不能全信,若不是他們被逼到絕路,豈會如此?你們可有什麽提議讓他們永保忠心?”劉辯詢問道。

荀彧拱手出列道:“陛下,這些胡人依附於大漢,不在乎是無法生存,恐懼蒙古。但日後蒙古清除,他們勢必會回到草原,陛下不如將其教化,化為漢民。而那些騎兵,見族人成為我大漢百姓,也會安心為我大漢效力,不必擔心其反叛了!”

劉辯聽了點了點頭道:“文若所言極是,不過當年南匈奴也是如此,他們當初被安置在河套,可發現壯大以後,卻奴役漢民,侵略大漢疆土。不得不防。你所說的教化,要如何行之有何具體方略?”

“當年安置南匈奴,是直接將河套給了他們,讓他們自行發展。管理松懈,而如今陛下要吸取教訓,應將其分化,融合!如今並州上郡,西河,雁門以南等地,地廣人稀,可以將那些異族安排在這些地方,分化其族群,使其與漢人雜居,學習大漢文化,讓其棄放牧而事農耕,並且這些地方也必須由漢人官員治理。如此不過數年,他們習慣了大漢的生活,便在土地上紮根,便是將來滅亡蒙古,他們還舍得回去嗎?在過些年,便讓其與漢人通婚,若不願,便給予各種獎勵,又要不了幾年,他們就會與我大漢不分彼此,徹底成為漢民!”

劉辯沉吟道:“在你看來,多少年可使這些人歸心?”

“若他們是陛下滅國,恐怕百年不得歸心,但他們是蒙古滅國,對大漢的接納心存感激,若按照微臣的策略來實行,二十年可歸心!”荀彧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