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1章 三國梁山

大野澤又名巨野澤、钜野澤、大澤、廣野澤,乃是兗州東平,東郡,濟陰等四郡交匯之地。《山海經》記載炎帝女兒精衛銜石填東海故事中的“東海”就是指的大野澤。

大野澤是位於黃河下遊的一個巨大湖泊。為古濟水所匯。該澤西通雷澤;西南納濟水連通菏澤;東北出濟水,再東北經濟南流入海;東南出黃水入菏水、通泗水、入淮、入海。因交通之便,水產豐富,自古是先民生存爭奪之地。

經過多方演變,如今大野澤南北三百裏,東西百余裏。而在《大名輿地名勝》中記載載:巨野澤,宋時與梁山泊匯而為一。

沒錯,水滸中的水泊梁山並非虛構,而是真實存在,只是黃河泛濫,幾經改道,梁山一帶也跟著幾經改變,從三國時代的大野澤,到宋時八百裏縱橫的水泊梁山,再到後世的東平湖。

如今的大野澤,南北長約三百裏,東西百余裏,南邊是巨野縣,往西北乃是鄆城縣,往北則是梁山,而梁山之北,則是後世的東平湖了。只是如今那裏卻是一片土地,尚未形成湖泊。

大野澤雖沒有梁山水泊八百裏縱橫那般壯觀,但但方圓也有兩三百裏,大野澤周邊,窪地蘆葦遍布,水產豐富,土地富饒,周邊巨野梁山百姓,因之得以過活。

周邊郡縣因大野澤的存在,因而富饒,周圍百姓借助那肥沃的土地生存,水澤中魚蝦種類甚多,周圍漁村遍布,不少都是深諳水性的漁民。而梁山也是富饒,梁山山脈險峻,裏面野味不少,周邊又有不少依靠梁山而存在的獵戶。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莫過於此。

此時,青州黃巾攻入兗州已經一月有余,洛陽城劉辯正緊鑼密鼓籌備醫道大會,公孫瓚兵敗範陽身受重傷還沒幾天,袁紹領軍南下,磨刀霍霍,欲染指兗州。

鄆城位於大野澤西北方向,屬於東郡管轄範圍之內。

青州黃巾席卷兗州,自然不會放過大野澤這塊肥肉。

當初在青州,黃巾軍軍師吳用被太史慈射傷,但趁著青州軍追擊黃巾之時,趁亂逃脫了。

自此戰過後,青州軍對黃巾軍便是碾壓之勢,吳用原本只是兗州大野澤便一鄉村的教書先生。外出遊學之際,陰差陽錯成了管亥的軍師。但他也逐漸嘗到了那種享受權力的滋味。做個逍遙快活的山大王未嘗不可!

原本想逃回家鄉的吳用一咬牙,又回了黃巾軍中。

青州大大小小黃巾數十支,原本受管亥節制,管亥死後,便在沒有人能號令了,其中大的黃巾隊伍數萬人,小的只有幾百,數千。

吳用重新投靠的黃巾首領名叫杜學,乃是樂進埋伏公孫瓚一戰亂入而出的猛將,杜學為人豪爽,重情重義,敬重急公好義的人才。吳用死裏逃生,又表現的頗有學識,在杜學眼中,吳用便成了一個面對黃巾軍危難而不肯相棄的豪傑。

杜學敬重吳用,表吳用為軍師,引為兄弟,對吳用可謂言聽計從。面對孔融的步步緊逼,吳用認為,青州無險可守,並無太好的棲身之處,故而建議杜學去兗州發展。

當時的兗州相對混亂,軍閥無能,吳用又看上了大野澤這一塊寶地,大野澤之北乃是梁山,周圍土地肥沃,正適合黃巾百姓開墾土地,山脈又易守難攻,周圍百姓富庶。到時候在梁山這塊寶地上豈不快活?

而且大野澤周邊善於水性的漁民多如牛毛,只要招收一些漁民,組建水軍,若是官軍來攻,嘿嘿,往那大野澤中一躲,借助這天然的寶地,只要不來個數萬大軍,便能一直逍遙快活下去。

聽了吳用的話,杜學便對大野澤梁山一帶頗為神往,便同意了吳用的建議,發動黃巾入兗州。黃巾軍之所以會前往兗州,除了趙匡胤使人推波助瀾外,其實還有一半是吳用的功勞。

如今黃巾大軍進入兗州已經一個月有余,杜學帶著麾下兩萬青壯黃巾兵五萬老群婦孺占據了大野澤梁山一帶。杜學兵馬自在梁山駐紮,又禁止人上山打獵,下湖捕魚。

這一下,可苦了周邊的百姓,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梁山大野澤被黃巾軍占據,便失去了生活的來源。

在吳用的建議下,杜學也知道不能過分禍害百姓,這並非長遠之計,於是杜學便專打附近的富戶,當出風聲:“想要上山打獵,下湖捕魚,可以,但條件是加入黃巾!”

附近百姓迫於生計,獵戶漁民紛紛加入杜學麾下,杜學自將兵馬搬到梁山,便將名字從黃巾改成梁山,從此以後,這支兵馬,便叫梁山軍。

這周邊的獵戶漁民甚多,一般這些獵戶,都是有些勇武的,有了這些人的加入,梁山軍實力再次增加,獲得水軍五千人,漁船兩千余條,獵戶三千人,加入步軍,俱是悍勇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