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只爭朝夕

治平二年的夏天,很熱,比天氣更熱的是人心。

以太師兼太傅,西夏總督文彥博上書作為起點,越來越多的官員跟著上書,強烈要求遷居天下世家豪強,屯墾戍邊,開發邊地。

這一次上書人員之多,規模之大,內容之幹脆,都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包括在京的官員,許多人都大吃一驚,他們猛然發現,原來王寧安竟然強大到了如此的地步!

東西兩京,六部衙門,各地的官吏,甚至禦史台,翰林院,全都有人支持,十幾年的積累,終於到了厚積薄發,開花結果的時候。

就連那幫蟄伏的老家夥,也是目瞪口呆。

姓王的一直在隱藏實力啊!

這一次或許才是他全力施展吧!

還有姓文的,這個老不要臉的,果然倒向了王寧安,成了他的走狗馬前卒,也難怪別人都倒台了,他還能屹立不搖。

中原沒有位置,還能跑到西夏呼風喚雨,文寬夫,就是個敗類!

此時的文相公,卻也是一肚子委屈。

娘的,老子又被坑了!

文彥博真的是精心準備,推心置腹,他覺得王寧安一定會聽得進去的,其實他想的也對,王寧安是聽進去了,但問題是王寧安沒有按照文彥博希望的那樣走,相反,王寧安來了一個大轉彎,把改革的力道驟然加大了。

遷居豪強,這個事情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就幹過。

他逼著家產在300萬錢以上的豪強,遷居茂陵。

當時還有個著名的大俠,叫郭解,衛青都替郭解求情,說他是個窮鬼,沒有那麽多的錢財……可漢武帝卻說,郭解能讓朝中大臣替他說情,不是豪強,還是普通人嗎?

就這樣,郭解被遷到了關中,後來全家都沒了性命。

乍看起來,漢武帝的舉措很殘忍,但是仔細研究,卻發現這一招太高明了。

天下豪強被遷到關中,他們手上的土地田產就需要變賣折現,這時候朝廷就能花低價被田產拿到手,反過來,以很低的稅賦,出租給無地的百姓。

得到了土地的百姓就能交稅,服兵役,提供產品,支持大漢對匈奴的戰鬥。

中國的歷史很漫長,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經驗教訓太豐富了,只要仔細研究,遇到的困難,在歷史上都有類似的案例,去看看先人怎麽辦的,在仔細權衡,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略。

王寧安之前就推動了分田令,希望摧毀原來的土地依附關系,給老百姓一個生存發展的基礎,為整個工業化提供合格的勞動力,還有豐富的農產品……他這個道命令,在兗州,濟州等地,效果很好,在幽州大本營,也推得動,但是其他地方,就應者寥寥。

本來摧毀了孔家,情況好了很多,但是接下來爆發了和西夏的戰爭,又把分田的事情,再一次延遲了。

如今拿下了西夏,多了河套平原這個大糧倉,王寧安再也不想拖延了。

和文彥博的談話,更堅定了王寧安的想法,不是鬥倒了接老臣,滅了舊派,就能改變文官集團的,這幫家夥就是一群精明的吸血鬼,稍微放松,縱容,他們就會卷土重來,把變法大業毀於一旦。

此時的大宋,遠遠沒有發展到可以安享太平的時候,相反,危機四伏,剛剛開始的工業化,隨時會胎死腹中,工業化的龐大成本,稍不留意,就會落到窮苦百姓身上,而一無所有的百姓,只要推一把,就會家破人亡,反過頭摧毀所有的成果……這個道理再明白不過,只是以往阻力太大,就連王寧安也有些猶豫,不知道該如何。

但是這一次,他終於下定決心,再也不會客氣了。

驅逐,全部驅逐!

不配合分田的,一律趕到西夏去!

絕不客氣!

王寧安還沒回到京城,在路上就下了命令,京東兩路,交給呂巖負責,河北兩路,交給章惇負責。

另外蘇轍負責統籌全局。

把世家大族遷走之後,皇家銀行要提供貸款,和地方衙門聯合,將土地拿到手裏,原來佃戶的田產,要繼續由佃戶耕種,並且給予地契,保證土地所有權。

有人無田,或者不足的部分,要用朝廷收購的土地補償給他們……從朝廷那裏拿到的土地,只需要按照當地平均地租,繳納5年,5年之後,也要給予地契,將土地確認百姓所有……

這一套東西,在兗州都做過了,他們是輕車熟路,以前推不動,最大的因素就是地方的世家大族,他們不肯吐出土地,老百姓也懼怕世家,不敢配合,因此很多地方,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可如今呢,王寧安不打算姑息養奸了。

他直接抽調了人馬,而且抽調的還是最精銳的西北兵,讓他們直接負責遷居事宜……這下子各地的世家可都傻眼了。

他們靠著長時間的經營,地方的差役,衙門的書吏,都是他們的人……有什麽命令下來,他們提前知道,派人去抓,根本動不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