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第2/2頁)

文彥博仔仔細細算了一筆賬,只要做成了,能增加上億貫的收益,而且這一套東西,正是王寧安倡導的。

老文是現學現賣,他在最後,甚至滿腹委屈,你王安石安什麽心,竟然敢阻撓朝廷大政?而且老文也說了,縱然會損害一點百姓的利益,但是長遠計算,對老百姓也是有好處的。

至於糧食危機,文彥博認為可以靠著向外面擴張開拓解決,移民渤海,或者南下交趾……文彥博更是力主可以對外用兵,尤其是南洋的海島,土地肥沃,一年種水稻可以三熟,還愁沒有吃的?

文彥博的這一套方案,得到了大多數人贊同,就連司馬光也被文彥博說服了。

他覺得老家夥的確不簡單,竟然把師父的這一套東西,都給學會了,而且運用如此嫻熟,真是不能小覷。

“陛下,臣以為文相公所言還是有理的,只要落實好了,堪稱一個表率,可以推廣全國。”司馬光說完,也得到了贊許,可唯獨最應該支持的王寧安,一直沉默不語,甚至皺起眉頭,他的手裏,握著的正是王安石的那一份奏報。

王寧安一遍又一遍看著,漸漸的手攥緊了。

不得不承認,一直以來,王寧安都希望效仿前世的經驗,按照羊吃人的方式,推行工業化,實現所謂富國裕民的目標。

當然了,在柄國過程中,他不斷反思,也做了一些調整,沒有完全照搬,但大體思路是不變的。

文彥博的這套想法,完全是摸準了王寧安的脈,對症下藥,他是不愁王寧安不支持。

但是文彥博這一次算錯了。

王寧安早就猜到了他強推改種棉花的後果,可是看過了拗相公的劄子之後,王寧安更是不寒而栗,渾身發抖。

這一次拗相公沒有講太多的大道理,他完全把目光放在了普通百姓身上。

王安石提出,改變經濟模式,改變延續千百年的種植傳統,老百姓是要承受代價的。這沒什麽難理解的,畢竟一個人換工作還要適應一段時間呢,更何況是千百萬的農戶。

王安石還告誡所有人,這些農戶多數都是佃農,他們沒有一點積蓄,很多人還背著債,稍微的動蕩,就會讓他們徹底破產,難以維系。

如果活不下去,他們會怎麽辦呢?

上山當土匪,還是下海當海賊?

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人成了賊,到處燒殺搶掠,這個後果朝廷也承擔不起!

有人要問了,能不能進行殖民擴張,拿海外的土地解決農民的問題?

王安石也給出了分析,可以,但是作用有限。

就拿西域為例,大宋目前一年的移民不到十萬,這已經是很高的數字了。

向南洋移民,一年最多能轉移走多少?

三十萬,五十萬,還是一百萬?

別忘了,南洋的氣候和中原完全不同,又要跨越重洋,當地還有那麽多的土著,隨便把人扔過去,光是水土不服,就能要了許多人的命!

王寧安不是下不了狠心,但是有些基本的工作,你要替老百姓做好,然後才能推動移民。而且每年轉移出去幾十萬人已經很多了。

假如轉出去的移民,十個裏面有八個死了,老百姓不是傻子啊,誰會願意去送死啊,他們根本不會聽朝廷的命令,只會拿起刀槍,跟你玩命!

陳勝吳廣的教訓,不就在史冊上寫著嗎!

舉事亦死,移民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到時候,登高一呼,遍地烽火,離著改朝換代就不遠了。

王安石的這份劄子,一改他之前的風格,甚至說,完全變了一個人!拗相公提醒滿朝諸公,在制定國策的時候,如果眼睛裏光有數字,光算計著能增加多少收入,而不想著老百姓,能不能承受得住,那是行不通的!

因為你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牛羊!

要知道,這世上多一半的農民起義都發生在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缺乏陳勝吳廣一般的勇者。

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那王安石就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嗎?

提出了,而且還很簡單!

王安石只有兩個字:分地!

就像幽州幹的那樣,給老百姓分地,有了土地,就有了活下去的本錢,也就能抵禦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劇烈動蕩……不分地就是死路一條,怎麽都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