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請斬文彥博(第2/2頁)

這牛吹得,趙禎都臉紅。

“文相公,你的意思是要學習大唐的經驗了?”

“沒錯。”文彥博感嘆道:“老臣查閱史冊,發現當年群臣給了唐太宗許多建議……比如魏征就建議要殺光酋首,把子民分散大江南北,還有大臣建議,要遷居內地,便於監視。”

“文相公,唐太宗是如何決定的?”

“啟奏陛下,唐太宗並沒有采納這兩個建議。”文彥博一本正經道:“突厥乃是大族,如果盡數遷居,他們的故地如何?莫非就要放棄嗎?那其他的部落過來,占據之後,豈不是又會為禍邊疆,擾亂大唐……如果不放棄,就要遷居漢人進駐,偏偏突厥故地,苦寒貧瘠,沒有人願意去,說起來,和如今的情況真是差不多。”

文彥博點了一句,然後又憂心道:“當年唐太宗深思熟慮之後,采納重臣建議——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以實空虛之地,使為中國捍蔽。想那突厥,本來已經亡國滅種,國將不國,大唐皇帝天心仁慈,興滅繼絕,感恩戴德,封大唐皇帝為天可汗,威名遠播,萬世歌頌。”

“老臣以為,可以效仿唐太宗,將董氈囚禁在京城,其余各部,延續風俗,封賞官爵,給予糧餉,繼續讓他們駐守青唐,協助大宋,共抗西夏也就是了。”

文彥博說完,還偷偷看了看王寧安,發現這位依舊閉著眼睛,仿佛真的睡著了一般。

趙禎低著頭,仔細琢磨著,唐太宗固然值得效仿,可是文彥博的辦法怎麽聽都不對勁兒,貌似有人幹過,卻又一時想不起來。

“王卿,你有什麽高見?”

王寧安這才打了一個激靈。

“回聖人,臣不像文相公,精通經史,講不出這麽高明的方略。臣鬥膽推薦一人,他或許能說出一些道理!”

王寧安把賈章推了出來,當然他要擡舉未來的親家,給賈章露臉的機會,另外也是告訴文彥博,我和你不是一個級別的,你老小子別沒事找不痛快!

沒有多大一會兒,賈章來了,見禮之後,趙禎簡單說了一下,然後就問道:“你是什麽看法?”

“啟奏陛下!”

賈章擡起頭,一字一頓道:“臣以為文彥博當斬!”

噗!

文相公噴出一口老血,王寧安差點笑了出來,就沖這句話,賈章絕對是人才無異,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文彥博強忍著怒火,逼視著賈章,“你不過微末小吏,也敢如此誹謗老夫?”

賈章心裏暗笑,論起江湖地位,你還不如我們家老爺子呢!

“文相公,你身為宰執,建言獻策,關乎朝廷興衰,百姓福祉,卻不深思熟慮,以致禍國殃民,貽害無窮,難道不當斬嗎?”

“荒唐!”

文彥博怒道:“老夫所獻,那是唐太宗之策,李世民英明睿智,功績卓然,堪稱有為之君,效仿他的策略,有什麽不可?”

“哈哈哈,唐太宗虛心納諫,治國有方,固然值得稱頌,但卻不是每個策略都應該效仿的。”

賈章侃侃而談,“啟奏陛下,大唐盛極而衰,關口在於安史之亂,而胡人能加入唐軍,竊據兵權,掌握要沖,又始於唐太宗……文相公提到當時沒有漢人願意去守衛,故此只能將土地繼續留給胡人。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唐貪圖安逸,想走捷徑!可是治國哪有捷徑可走?唐太宗的辦法,給了胡人做大的機會,他們紛紛內遷,竊據富饒之地。我大宋一統寰宇,結束唐末五代之亂,堪稱壯哉!”

“然則,燕雲十六州,河套,河湟……這些本屬於漢家的土地,卻悉數落到了胡人之手,難道不是李唐留下的禍患嗎?”

賈章厲聲道:“文相公,明知盛唐之禍,禍及大宋,你還獻這種策略,是想讓大宋重蹈覆轍嗎?”

王寧安在旁邊看著,忍不住都要給賈章拍巴掌了!

真是夠厲害的,哪怕換了自己,也沒法做得更好了,當爹的聰明,女兒也不會差,看起來兄弟的婚事要抓緊才行……王寧安滿意頷首。

此刻的趙禎,卻是恍然大悟。

“當年收復幽州,富弼便提議利用當地漢人士紳,鞏固地盤。結果如何?這些人繼續和契丹勾勾搭搭,險些丟了幽州!文相公,你這次又獻這等投機取巧之策,讓朕太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