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橫空出世驚大遼(第2/2頁)

這些日子,遼國迎來了大宋的使者,狀元鄭獬。別看遼國一副傲嬌的模樣,但是骨子裏極度崇拜大宋的文化。

尤其是這幾年平縣榷場興旺,大宋文人的詩集,文章,戲曲,瘋狂一般湧入遼國,貴胄們如癡如醉。

要說大宋的年輕文人當中,王寧安是首屈一指。

這家夥雖然不把自己看成文人,但是遼國卻一致認為他是最了不起的才子。

神書《三國演義》是王寧安寫的,幾十首堪稱神品的詞作也是他寫的,還有好幾段戲曲,包括西施,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故事,也出自他的手。

據說當王寧安和楊曦成親的消息傳到遼國,好多遼國女子肝腸寸斷,痛不欲生,大罵楊曦,說她不過是武夫之後,粗鄙不文,如何能配得上神一般的王二郎!

王二郎也是瞎了眼,居然選了個母老虎為妻,最可氣的是他年紀輕輕又封筆了,不寫詞,不寫話本,只是偶爾有些戲曲流出,看風格像是王寧安的,但是也用了化名。

第一才子歇菜了,大家只好選擇其他的目標,包括被尊為通儒的王安石,還有平縣知縣曾鞏,蘇洵,司馬光,這些人在遼國都有不少粉絲。

當然了,他們都顯得老氣,遼國的貴婦們急需更年輕,更有魅力的才子出現。

鄭獬雖然被蘇軾他們虐得沒有孩子模樣,但是一肚子學問也不是假的,加上長得瀟灑,談吐不凡,詩詞唱和,樣樣具佳,深受遼國上下的歡迎。

每天賓客盈門,絡繹不絕。

那種被萬眾矚目的感覺,讓鄭獬找到了剛考上狀元那會兒的奇妙感覺,真是太好了,他都樂不思蜀了,蠻夷的遼國,居然比大宋懂得欣賞才子,上哪說理去?

一想到這裏,鄭獬就越發怨恨六藝學堂,恨王寧安,恨蘇軾,恨所有讓他幾乎身敗名裂的人!

鄭獬給遼主恭賀壽誕之後,找到了宴會的機會,故意裝作喝醉,和遼國的君臣聊了起來。

“貴國看起來文治昌隆,不亞於大宋,然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值一提!”

張孝傑立刻怒斥道:“狀元郎,你敢小覷大遼嗎?不服咱們就比試一番!”

鄭獬忙說道:“比試自然可以比試,只是我的話並非空穴來風。你們在一百年前,滅了渤海國,奈何,能滅其國,卻不能滅其心。渤海遺民前赴後繼,忠勇壯烈,實在是讓人欽佩不已!”

聽他提起渤海國,遼國的君臣仿佛聽到了最好笑的笑話,一個個前仰後合。

鄭獬故作憤怒,“怎麽,我說的不對?”

張孝傑大搖其頭,“鄭大狀元,我是不知道你從哪裏聽來的,渤海國的確鬧過一陣子,可是在五十年前,最後一波遺民,一共三萬人,都逃到了高麗,這世上就沒有渤海國了。可惜啊,他們以為到了高麗,就能躲過我大遼的雄兵,那是癡心妄想!這不,高麗也臣服大遼,渤海遺民,早就蕩然無存了!”

鄭獬被驚得站起,伸手點指著張孝傑,“你胡說,我明明聽說渤海大氏,幾代人在白山黑水之間,和你們周旋,殺了幾十萬遼兵呢!”

“哈哈哈哈!”

張孝傑朗聲大笑,“我說鄭大狀元,這是你的新話本嗎?我怎麽頭一次聽說啊?”

蕭大祐、耶律化葛,包括皇太子耶律洪基,他們都露出了輕蔑的大笑。

耶律洪基更是大聲說道:“我遼國雄兵百萬,帶甲無數,誰人不怕?渤海國早就滅亡了,什麽時候又冒出來,和大遼作對,簡直是笑談!孤身為太子,可以告訴你,絕對沒有什麽渤海國!”

聽到這話,鄭獬突然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他笑了,真的笑了!

早就猜到了,如果渤海國真的把大遼打得很慘,怎麽會一點消息都沒有。現在遼國上下都證實了,王寧安在撒謊!

不知道從哪裏弄出一個大氏來!

王寧安,你欺天了!

鄭獬仿佛看到了王寧安身首異處,死在他的面前,壓在心頭的大石頭消失了,鄭獬覺得自己身輕如燕,都要飛了。

他連忙故作歉意,“看起來是外臣聽錯了消息,自罰三杯。”

舉起酒杯,正要喝,突然有人變顏變色跑進來,向耶律洪基稟報道:“殿下,渤海國人馬襲取了興城,殺我軍民三千,搶走財貨無算!”

這話剛說完,鄭獬一口酒沒咽下去,口鼻躥出,嗆得四仰八叉摔倒,狼狽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