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消失的國度(第2/2頁)

王寧安拱手道:“範相公所慮極是,晚生也是這個想法,尤其難得,陛下正在盛年,有心圖強,而遼國皇帝體弱多病,命不久矣。遼主在幾年之內去世,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必然有一場爭奪,只要抓住這個機會,拿回燕雲,是再合適不過了。”

“範相公所說,要進行布局,十分有道理,我們的軍力或許在幾年的功夫,未必能趕得上遼國,但是我們手上有貿易這件武器,足以把遼國弄得七葷八素了!”

範仲淹笑道:“論起經濟手段,二郎的本事天下無雙,老夫也是想和你討教,有什麽主意?”

“和遼國的貿易還是要擴大,促使他們快速轉變經濟模式。另外我們應該兩手準備,扶持遼國境內的部落和牧民,鼓動他們反對遼國。我聽說有很多遼國牧民都跑到了大宋境內討生活,這幫人可是不錯的工具!”

範仲淹猶豫了一下,“二郎,光是靠這些人,未必能推翻遼國吧?”

“那當然不行。”王寧安笑道:“不過卻能讓遼國的人馬疲於奔命,最好弄得遼國境內到處烽火,原本燕雲十六州,是他們的糧倉,錢庫,我們把這塊變成他們的火藥桶,傷心地,最好讓遼國征收的賦稅,還不夠鎮壓百姓的,那樣他們就會主動吐出燕雲了。”

王寧安說完,也啞然失笑。

顯然,他太過想當然了,遼國據有燕雲上百年,早就通過持續經營,把這裏變成了他們的國土。

幾十年前,趙二尚且沒法號召燕雲的漢人支持他們,幾十年過去,那就更做不到了。

當總歸思路有了,能做到什麽程度,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不管怎麽說,那一萬多從遼國逃出來的人,價值不低,輕易不能還給遼國。

範仲淹想了想,又拍了一下腦門,“二郎,有件事老夫居然給忘了,果然上了年歲,腦子就跟不上了。”

範仲淹道:“這次從遼國逃出來的人當中,有個叫大熊的,出身很不一般。”

“大熊?”

王寧安表示不解。

範仲淹耐心介紹,原來這個人姓大,名熊,他是大氏的人!

“還有大這個姓啊?”

範仲淹笑道:“怎麽沒有,渤海國的開國君主就叫大祚榮。”

“好像有這麽個人……大熊和他有什麽關系?”

“大熊是大祚榮的後人,也就是渤海國的王族後裔!”

王寧安愣了一下,啞然失笑:“範相公,渤海國都滅了一百多年了,上哪又冒出一個國王後裔,我看多半是騙人的,什麽大熊狗熊,根本就是個騙子!”

範仲淹搖頭道:“老夫以為未必,他現在人就在平縣,曾布審問過了,他手上有渤海國的玉璽,而且把渤海國的歷史說的如數家珍,他還提到了,當年太宗皇帝曾經給他們下旨,讓他們起兵反抗契丹,這些事情都是有真憑實據的。”

王寧安更加不相信,他上輩子碼字,沒少杜撰王子復仇記什麽的,有玉璽就是渤海國的後人?

沒準他的玉璽是在破爛市兒買來的,至於一些過去的故事,總有地方能查到,實在不行,就腦補一些,半真半假,足夠唬人了。

見王寧安十分鄙視,範仲淹也嘆口氣,“老夫本想著借助渤海國王室的名義,號召舊部,起兵反抗遼國,我們正好順勢拿回燕雲,現在看起來,是老夫一廂情願了。”

王寧安露出思索之色,“範相公,晚生覺得或許可用,只是一時沒有思路,容我仔細想想。”

“那也好。”

從歐陽修府邸出來,王寧安直接回到了家中,他把遼國的地圖找了出來,然後又翻出了一張唐代的舊圖。

所謂渤海國,大約就是後世東三省的位置,向北一直延伸到外興安嶺一帶,方圓五千裏,擁有人丁300萬,號稱海東盛國。

唐代的時候,渤海立國,成為大唐的藩屬之一,幾百年間,大唐和渤海沖突不多,總體上和平興旺,後來大唐滅亡,契丹興起,滅了渤海國,成為了北方最強大的國家。

其實渤海國也沒有一下子就完蛋,還曾更名東丹國,存在過一段時間,再之後,渤海的遺民也曾經幾次反抗遼國,但是都被殘忍鎮壓。

直到雍熙北伐的時候,趙二還想著聯合渤海國遺民,一起對付契丹,奈何那時候渤海國已經不成氣候了,據說殘余的勢力逃到了高麗,趙二的北伐根本沒有得到渤海國的幫助,就慘淡收場。

現在冒出了一個渤海國王室後人,又能有什麽用?

王寧安搖搖頭,轉身就要走,突然他看到了地圖最下面,鄰近大海的一點!那不是他們家的長生島嗎!

渤海國,長生島……王寧安的腦袋瞬間炸開,他有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