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2/2頁)

燕肅制蓮花漏,用了數十年的時間,精度實際上超過了徐平前世很多粗制濫造的大擺鐘。要想超越蓮花漏的精度,並不是一件多容易的事情。

見李勝榮忙得滿頭大汗,徐平道:“且歇一歇,過來喝口茶,吃點瓜果。這是個精細活計,馬虎不得,也急不得。必須平心靜氣,一點一點地用時間去磨。”

李勝榮直起身,擦了一把汗,到桌子邊坐下。孫七郎眼乖,趕緊跟過來倒了茶。

裝裝拆拆是孫七郎擅長的,靜下心來做這些精細器物他就差得遠,這幾天跟在李勝榮身邊,著實是開了眼界,學了東西。真正用心自己去做事的人,對那些確實有本事的人是從心裏敬服的,反而是從來不動手的人喜歡指點江山,哪個也看不上。

徐平向李勝榮問著一些小的技術問題,利用自己前世的經驗給他提出參考意見。

前世徐平對具體的生產技術不陌生,但都是看得多,自己動手也少。很多東西不自己上手摸一摸,就抓不住最關鍵的那一個點。在一邊看著,你說把這個方的改成圓的不就什麽都解決了,實際上改成圓的可能要窮盡無數精力,根本無法完成。

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會有自己局限性,徐平對這一點有自知之明。

喝了兩杯茶,吃了幾塊西瓜,身上的汗消了去,李勝榮起身準備開工。

正在這時,一個下人從外面急匆匆地進來,向徐平行禮:“郡侯,外面有一位柳七官人求見。如今人在客廳裏,不知郡侯見是不見。”

說完,把手裏的拜帖遞了過來。

徐平接了拜帖,展開看了。想了一會,對下人道:“你去跟柳七說,我這裏有些不方便,就不見他了。順便告訴他,只管安心上任,用心做事,切莫再出事情。”

下人應諾,轉身去了。

那一首《破陣子》新曲在京城裏傳唱一時,一是大家聽個新鮮,這曲子畢竟跟以前的大不相同。再一個徐平在邕州所立功績是這幾年朝廷的大事,不管是官是民,大家都湊個熱鬧,平時聚在一起也有個話題講。

都知道是柳三變為徐平的詞費了心力制的新曲,個中含義不言自明。徐平怎麽說也是朝廷新貴,審官院安排柳三變新職務的時候,不能不考慮這一點。

前兩日知審官院的狄棐到徐府拜訪,徐平順口提了一句,狄棐便心領神會。回去之後,柳三變躲過一劫,沒有降一等去任州裏的幕職官,而是改到河東路去任知縣。

自從那一日徐平舉行了一次吃西瓜的大會,幾乎天天都有官員到徐平府上來。來了就有西瓜吃,不來買都沒地方買去,徐平有那個身份和地位這麽任性。

不管是為了貪嘴,還是為了跟徐平這位新貴攀扯交情,總之是有這個借口,徐平家裏的客人不斷。徐平自然沒那個閑功夫每個人都見,總是有個選擇,不然一天到晚也就不用幹別的了。狄棐前來,明面上也是見識一下西瓜長在地裏是什麽樣子,吃到嘴裏是什麽滋味,實際上就是來聽徐平對柳三變的態度的。從徐平這裏得了確信,柳三變的新官告迅速就發了下來。

而柳三變這一等級,除了特別的原因,徐平是絕不會見的。而且,今天擺明了是柳三變要到河東路去上任,來徐府道謝的,徐平見他幹什麽?

幫已經幫了他,見了他也要記恩,不見更要記恩,何必浪費時間?傳出去,別人說不定還說徐平恃恩求財呢,對自己名聲不好。

不過來得最勤的,還是以歐陽修為首的那一幫館閣官員。他們倒不是來巴結徐平的,這群人大多恃從才傲物,有身份的人得反過來去巴結他們。

這些館閣官員是看中了徐平這裏地方廣大,徐府裏又有吃有喝,喝多了回不去還有地方睡。隔三岔五成群結隊來到徐平府裏聚會,把這裏當成風景區,欣賞風景遊玩聚會來了。徐平見不見,他們也無所謂,所正自己開心就好。

知道了徐平組織了個刻漏社,要制新的刻漏,這些人也過來看了幾次熱鬧,還寫了不少詩文出來。這些人裏研究天文的有,對鐘鼓刻漏有興趣的有,但真正具體的細節的技術問題,就沒有人天天蹲在這裏了。

官員在館閣任職的日子,既是最輕松最愜意的時光,也是學習知識充實自己的時候。崇文院裏有天下最豐富的藏書,無所不包,身邊又都是飽學之士,只要有心,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且館閣學士地位超然清貴,朝政可以指摘,大臣時常見到,有無數的事情要做,怎麽會把心思都花在這樣一件東西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