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第3/4頁)

師師滿腹哀痛地看著趙佶搖首頓足痛悔莫及的樣子,張了張口,把湧到唇邊的抱怨咽了下去。現在再說那種話也沒用了,關鍵是要讓他振作起來,發揮出太上皇應當發揮的作用。

於是師師抿了一下嘴唇,委婉地勸道,上皇莫再多想那些往事,去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往日的教訓今日能夠汲取,便為幸事也。當務之急,乃是如何設法堅決固守住我們的汴京。即便是如上皇所說,禁軍中多有畏敵庸將,但可用之材還不是一無所有。上一次李綱大人指揮軍民擊退金賊的事,上皇應當是知道的。師師嘗聞南道總管張叔夜亦是足智多謀的良將。上皇可以速命他們起兵回京馳援,並委他們以統軍重職,對守城部隊妥加調整,統一指揮,如此我京師軍力必可堪與金賊一戰。關鍵是上皇必須振奮起勇氣,表示出誓殲金賊於汴京城下的決心和信心,方可令民心士氣倍增,而守城退敵有望也。

趙佶暗想道,師師的這番殷切期望倒是不錯,可是她哪裏知道,我這個太上皇現在是一點權力也無了。在金軍卷土重來之前,我曾有過親往西京募兵之意,卻被皇帝趙桓駁回,蓋因忌我擁兵與其分庭抗禮也。現今的皇上對我這太上皇如此猜忌,我何能再參議朝政調兵遣將,更遑論成為領導抗戰的表率!

在師師面前趙佶不便將這種父子齟齬、互為防範的情形表露出來,只好顧左右而言他道,固然我汴京的軍力尚堪與金賊一戰,然軍餉卻是個大問題。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其奈我大宋國庫已被金人勒索一空,京師之內的民資亦已被掠去十之八九,餉銀無從籌措。餉銀拖欠日久,軍士的鬥志必然渙散。此實為一大難題也。

師師點頭道,上皇所言極是,師師今夜正是為此而來。遂回頭吩咐蕙兒道,把東西拿過來吧。蕙兒便走上前來,將懷抱著的包袱置於案上,解開了包袱的扣結。

趙佶頓覺面前一片璀璨,滿目生輝。

原來這包裹中堆積的,皆是各色珠寶、翡翠、瑪瑙、鉆石,其中每一顆皆是罕世奇珍、價值連城。在這些珍寶當中,亦不乏趙佶歷次所賜之物。

師師向趙佶鄭重言道,國難當頭,無論王公庶民,皆有為國效力,挽救危亡之責。師師是一介女流,手無縛雞之力,不能以上陣殺敵的方式去報效國家,因之特將平生積蓄捐與朝廷,資助軍需,算是為抗金保國略盡一份綿薄之力,請上皇查驗收訖。

趙佶睹其狀,聞其言,訝然之下大為感動,之後又不禁暗暗汗顏。雖然汴京城裏的臣脂民膏已幾被壓榨告罄,但這皇宮裏面的私財,尤其是他這太上皇龍德宮中之所藏,卻還是基本未損。他趙佶何曾想到過,為了抗敵救國,從自己身上拔下過一根汗毛?

瞠目一瞬,趙佶似恐被師師瞧出其心中的尷尬,幹咳了兩聲道,哎呀,卿之一片愛國熱忱,誠為可嘉也。不過我看卿有這番心意足矣,倒不必將積蓄傾囊捐出。

師師道,現在不是空表心意的時候,師師要做的,就是出一把實在力量。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倘我京城不保,這些財寶早晚也會被金賊掠去,倒不如趁早將其用在抗敵保國的刀刃上。

趙佶問,如此一來,你卻如何維持生計?師師道,日常生活之用,師師已經留出,維持粗茶淡飯足矣,上皇不必擔心。

趙佶見師師意思堅決,考慮了一下,慨然言道,似卿這般深明大義者,滿朝文武難得幾人也。既然卿執意捐獻,我就代表朝廷收下,命人清點登記,納入國庫,算是權且借用吧。倘日後殺退金賊,朝綱重振,朝廷必當加息償還也。

師師微笑道,果有那麽一天,當為普天同慶之日。

趙佶道,但願吧,就看天意若何了。

師師便向趙佶辭道,時辰不早了,師師逗留過久,多有不便,就此回觀去了。請上皇早些歇息,保重龍體。

趙佶極想留師師在宮裏一宿,卻明白現在這樣做根本不合時宜,乃戀戀不舍地道,好吧,待日後有暇,再做長敘。就喚來張迪,吩咐他差人送送師師和蕙兒。張迪領命,即去安排車馬。

師師和蕙兒辭別趙佶,正要出殿,趙佶望著她們的背影,忽然生出一個念頭,忙將她二人喚住。

原來近日趙佶聽得一些傳聞,道是金人久聞李師師國色天香之絕艷盛名,將師師視為中原第一美人,乃至金太宗吳乞買意欲一睹其芳容為快。若此番金軍破了城,定會將師師擄赴北國獻給他們的完顏皇帝。方才言語匆忙,忘了提及此事。這時趙佶望著師師秀柔婷美的身姿,這些傳聞忽地襲上了心頭。

趙佶認為,對這些傳聞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由得使他對師師的安危陡添了一層擔憂。雖然目前趙佶對於守住汴京尚存僥幸心理,但戰事結果究竟如何,在他內心深處是沒有一點底的。這一刻間,他突然為師師的處境感到了一種強烈的憂恐。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為使師師免遭金人的荼毒,最好是讓她趕緊離開汴京隱藏起來。於是趙佶急忙將師師蕙兒喚回,說明了這層意思。並且說如果師師要走,他可以向趙桓要求派一支精兵護送她們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