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紕漏(第3/4頁)

有錢人一出手就不一樣,除了到開封府越級告狀外,還投遞狀紙到相府。開封府尹和張俊有點矛盾,於是假意公正請李綱裁決,還說畢竟是皇上欽點的主將。李綱接到這張狀紙也非常為難。按照以前規矩,如果事情鬧到東京,一般會補地給鬧事的,平息此事。但又出了人命就得另外算。

於是李綱不顧太虛子的勸阻,上表趙玉說,張俊品德有問題,帶兵必然也帶不好兵,要求裁撤其主將一職。趙玉倒是很耐心和李綱說道理,說目前正是用人之際什麽的,李綱也點頭離開。本以為此事就這麽完了,但是讓誰都沒想到,那個上京告狀的孝子聽說李綱也不願意出頭,於是當夜就吊死在李綱門前大樹下。

一些忠直的大臣和太學生非常不滿,在朝廷上歷數李綱的不是。而李綱為了這事忙碌安撫解釋,心情煩躁,結果按照計劃本要跟隨在張俊後走的賣給遼的一批重炮、彈藥、軍糧竟然延遲了四天沒有批示。最後匆忙上路後,遇見了秦河春季汛期,河水暴漲等幾個原因相加延誤了時間。張俊軍隊又不知情,造成了張俊‘反水’後無法搶奪這批物資。而張俊三萬人平均每人就五枚甩手炮,比周邊部隊的遼人還少,附近又有近十萬的遼軍。這個疏忽導致了張俊部隊陷入了絕境。

原先計劃是,張俊部等物資過滌河,準備朝西南方向去時候,一萬兵馬搶奪物資。另外兩萬兵馬立刻占據萊州布置防禦。如果沒有這批物資,拿下萊州也沒有重武器防守。遊戈附近的杭州艦隊帶的可不是物資,而都是禁軍。

出了這麽大紕漏,趙玉非常生氣。質問李綱知道不知道何事為重何事為次。李綱沒有否認,自己那時候因為要派人通知死者家屬,還要不能說真相的勸告太學生和大臣,還得忙碌每天的政務公文,確實忘記了自己負責監督的那批物資。

如果歐陽是皇帝一定會原諒李綱。李綱非常繁忙。每天三省六部的公文要過目,地方官員表章要整理,還要應召到皇宮。這就算了,現在打仗時期,很多調集物資屬於兵部的事,趙玉就推給了李綱。畢竟李綱就是因為熟悉軍務後勤而當上宰相的。事實上,李綱確實加速了物資運輸,讓廂軍的勞力得到最小的浪費。幾個戰略的突然重大變化的轉移也被李綱迅速的調配到位李綱很清楚,一百個廂軍的勞動能力,運輸地形還有各地物資的情況。但……

歐陽聽完道:“雜毛,按我看李相是不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可能是中書省政事堂(宰相部門的辦公地點)有人看李相不太順眼搞的事。”

“為什麽這麽說?”

“那麽一大批物資就地停留幾天,而押運的人沒有任何情緒或者催促,很有可能是有人和他們說了什麽。”歐陽想想後道:“也可能李相批示了,但是中途丟失,沒有送到貨隊手上。”

太虛子點頭:“後者可能很大。李大人有個習慣,當天公文不看完,是不睡覺的。這半個月下來,只有三天回府休息。”

歐陽嘆道:“看來李相真是很遭人恨,有人敢借這事來開刀。也是巧,偏偏多了樁張俊吞田的事,皇上不可能不會猜想,李綱這性子的人會因為忠直而荒廢了一些政務。”

太虛子道:“喂別說風涼話。好歹李大人對我有知遇之恩。”

“其實很簡單啊!讓杭州艦隊運物資到萊州就成了。”

“你聽不懂嗎?現在杭州艦隊正在萊州附近遊戈,船上載有四萬禁軍。這時候派船通知他們回來卸人裝貨?別說來不及,就算來得及遼人也有火器也有重炮的,就他們三萬人,就算有物資也守不住西北軍道和永興軍道到達。”

“你不要這麽笨嘛!不就運點物資嗎?幹嘛非要找杭州艦隊呢?東京從黃河到萊州不過半月時間,直接找商船運不就行了?”歐陽道:“收費也很便宜。”

“有那麽多商船嗎?”太虛子再問:“他們不願意怎麽辦?靠岸的船工都下岸了,沒船工難道船自己會跑?”

“有多少用多少啊!最少弄百八十門炮沒問題的。”歐陽道:“只要價錢合適,再拿我的名刺去,商人九成九都會配合。你啊!金國呆太久,就是一個井底之蛙,大宋河運業可是相當強大。”

“你也知道是河船,怎麽上海?”

這倒是個問題。歐陽想想後道:“我想只要肯給錢,就算是小舟,商人也敢開到渤海去。”

“如果不給錢呢?”

歐陽道:“如果不給錢,人家就會告訴你這是河船,就算是李相恐怕也不知道河船和海船有什麽不同,朝廷也不敢背上草菅人命名頭逼河船上海。不過只要願意給錢,那這都是海船,生死都不關朝廷的事。說實話,如果順風順水的話,風險並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