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遊行示威(第2/2頁)

挨家拜訪,這是絕戶計。趙玉嘆口氣,突然想到如果是李綱這忠義之人和歐陽利益之人搭配的話,朝廷上下將永無寧日,官員們必然是如履薄冰。趙玉和太學生們說,既然此事已經交給百官裁決,她也不再過問。但是提醒太學生不要擾民過甚。

一幹太學生走後,趙玉道:“派人叱責歐陽,既然只當地方官,就本份當個地方官。再妄幹涉朝政,朕絕不輕饒……這句改下,再妄幹涉朝政,即刻調任京師。”前一句太沒說服力了,絕不輕饒,還能怎麽樣?罷官?歐陽現在就沒幹官事。誰都知道真正的陽平知縣是甘信來著。

九公公問:“是密派,還是……”這個有很大區別,密派雖然只有歐陽知道,但是就比較嚴重,如果是大內帶趙玉手諭公開申斥,那反倒不痛不癢。

“讓大內派人送去吧!”還是公開的好,這樣還能讓人知道自己的態度,不過大家就會把歐陽歸納到李綱一黨。

“這個……恐怕不太合適。”九公公一反常態道。

趙玉驚訝問:“為何不合適?”

“陛下沒看今天的皇家報嗎?”九公公道:“歐大人接受采訪時候說,希望陛下看在王大人勞苦功高,網開一面。又說王大人是兩朝重臣什麽的。”

“哈合!這做人是他,當鬼也是他。”趙玉道:“他倒落個逍遙自在。”

“咱家看,歐大人也是被李大人逼的,否則是不會喜歡在這種事上發表意見。”九公公道:“再說,這個王大人也太膽大了點。如果這筆錢充入國庫,倒是件好事。”六千萬貫,雖然說不上大宋財富版第一,但也在前十名。

“恩,王黼確實過分,只可惜李綱,一上位就大動幹戈,將來朝廷事端就多了。”趙玉道:“密傳歐陽,讓他不得再管朝堂之事。將來李綱還要找他幫忙,他也能拿這手諭當聖旨用,推搪過去。”

趙玉這邊議論歐陽,太學生們已經開始了串聯。但第一家就吃了個閉門羹,李邦彥的李府家門緊閉。但歐陽顯然早考慮了這點,太學生們鑼鼓全拿了出來,一起高喊:“請李大人勿與奸人同汙。”

這句話殺傷力是巨大的,如果李邦彥再不開門,老百姓都會認為,李大人和王大人是一路貨色。但是一旦開門,太學生們講的是字字在理。如果這邊當面答應下來,又在朝廷投反對票,那傳出去就個小人。雖然是不計名投票,但趙玉和九公公是看得見的,九公公又和皇家報關系不錯。

李邦彥不是沒想過用武力驅逐,但是家丁們敢嗎?這邊雖然不是人人有官職,但人家是天子門生。在這樣情況下有幕僚就出主意:“大人,如果還要周全王大人,恐怕不僅王大人周全不了,下個倒黴就是大人您了。”

“此話怎講?”

“大人有所不知。將王大人問罪雖然是樞密院張玄明的奏章,但小的聽說真實是皇上授意歐陽調查。也就是說,蔡京那事之後,皇上不僅丟人,而且民間議論頗多,王大人只不過是拿出來遮羞的特例。小的看,皇上未必想大動拳腳。再者,皇上那麽明白暗示李綱要接任相位,王大人偏偏挑頭將大人您推出去擋風档雨。這不僅讓大人難做,更是觸了皇上的怒頭。所以王大人已經不可保。大人如果不趁現在擺明態度,恐怕會有人將大人和王大人相提並論。大人也知道,真要抄沒,這大宋有幾個官員能清白的?您就說李綱,任節度使時候,也常動用每月公錢私下面恤下屬。他也是有良田百畝的人。小的看,這李綱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把火要熄了,他只能點把更大的火來挽回面子。所以小的認為,當今如此形勢,就只能是順著聖意,犧牲王大人。”

“恩,有道理!”李邦彥點頭道:“來人,告訴門外的,本官更衣後就接見他們,不得再鼓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