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武舉驚變(上)(第3/3頁)

而這批參加武舉將領都是清一色年輕人,最大不過三十五歲,最小的十四歲。有的出身將門,有的出身商賈,有的出身士族。韓世忠和劉锜兩名將軍的偉功讓即使是士族也對武舉來了興趣。更何況本次是挑選杭州艦隊的將官。雖然大家不知道主將是不是也從這邊產生,但是杭州艦隊規格頗高,杭州艦隊設帥司,就是經略安撫司,乃是從三品的大官。下面的正將也是六品之上,即使是副將也有從七品的待遇。

宋朝雖然重文輕武,但是工資卻不是這麽算的。正一品宰相每月三百貫俸祿。而正二品武官節度使卻有四百貫,並且每月公用錢有的重軍路達到萬貫可以支配。即使到了南宋,經濟拮據時候,官員俸祿就一半,但是武將的錢還是全部照給。如此眼熱的職位,誰不想搶呢?

本次武舉也是有規定的,任何參選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第一:當地有名望的鄉紳推舉。或者是縣級以上推舉。但凡沽名者,事後將追究推舉人。第二,將官子弟。朝廷在冊九品以上武官子弟都可參加。但凡四品以上差遣將官必須推舉一人參加。第三:參舉者必須識千字。

條件很寬,而且還有強制推舉,本次參加武舉人數竟然突破千人,這可以說是宋開國以來最大規模一次選拔人才。歐陽私下和主考童貫有聯系,兩人密謀了三天,制定出了一套選拔規矩。雖然有人想和童貫打招呼,但內衛負責起居,除了皇帝只有歐陽可以見到童貫,誰也沒辦法。而歐陽也有人套近乎,只不過其身邊跟隨不少記者,一見有人套近乎就先采訪:你家參加武舉的叫什麽?結果歐陽也是生人勿近。

而副主考是韓世忠、種師中,還有一幹陪襯的樞密院和禮部的人。韓世忠顯然成熟很多,回來後也沒去拜訪歐陽,任何訪客一律不見。種師中倒是有開門接待,但年事已高,大家一見才發現,這種老將軍也是當陪襯的。

在開始前一日,大家也看明白了。真正主考其實是三人,童貫、韓世忠還有歐陽。童貫負責識人,韓世忠負責能力鑒定,歐陽負責出點子。而每人都有禦史台的人全程監視。宋朝對作弊的嚴格態度不是蓋的。

……

東京校場,一千多名漢子全部換上禁軍服裝在禁軍校場站立,每人背後還有一個編號,面前是一張桌子還有石頭壓住的紙、水和墨。將台上三十幾名主副監察坐立,而歐陽帶的記者團則在側面。童貫左右看看,站起來喝道:“我乃本次主考童貫。這位是副主考韓世忠韓將軍……”被叫到名字的依次站起來。

介紹花費了不少時間。介紹完後童貫坐下,也不說話也不言語。烈日暴曬了半個時辰,將台上的人喝了幾碗酸梅湯後。童貫再站起來,從身後拉出一個人來道:“為將者,令達而行。上將言語,必然要聽之詳細。軍情緊急復雜,一字可生,一字可死。現在你們就寫下我手拉這位大人的官職,還有名字。交頭接耳者,驅逐出場。開始”

李逸風擦把汗道:“大人,這不是扯淡嗎?三十幾個人怎麽認得到。而且童貫話語還帶家鄉口音。”

“軍中傳遞消息,經常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消息無法完整傳達,口音也是你說的一個原因。”歐陽道:“不過那人不是官,是京郊借來一個百姓。這題其實考的很深。第一考注意力,是不是真有人能記下。第二考觀察力,從此人表情來看出此人是什麽人,你也知道,童貫剛那動作可是粗魯,有誰會這樣對一個有官職的同僚嗎?童貫前面提示了,令達而行。可是如今命令不明確怎麽辦呢?這輪被淘汰的人就是,寫錯了百姓身份的人。而晉級的則是白卷、寫對,或者是分析對的人。”

李逸風恍然道:“我明白了,就是在軍情不明朗情況下,你可以分析,可以靜觀,但是絕對不能亂猜。”

“恩,這邊寫錯了就一道題,而領兵後猜錯了,就可能要死幾萬人。”歐陽再解釋:“交白卷為穩重,不輕易下筆。童貫說這樣的將領會立刻鋪設後路,為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