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回鄉瑣事(上)(第2/2頁)

由於是經濟一體,各縣都會抽調農閑農民對自己縣內官道進行修葺。這是學陽平的,農民可以增加收入,而後再轉換成消費,帶動經濟。剛開春,農作物還沒下地,官道上確實亂七八糟。還好有周安派來的十幾個人,一直在前面協調,歐陽這隊人也沒多耽誤時間,在擁擠處,貨運的隊伍都讓歐陽這邊人先過。

梁紅玉出來透氣道:“官人,這修路四個月,用路八個月,很不劃算。”

“這路用的太狠了,而且只是填填補補的黃土小石路。別說是重貨過,就算是雨天過客,也弄得坑坑窪窪。”這個問題是全大宋的問題。而廂軍步軍最大一個作用就是修路。歐陽很慚愧,不知道水泥怎麽整的,也不知道瀝青是怎麽弄的,更別說橡膠輪胎。這邊還算好的,秦鳳路那邊打仗,就為了把物資運上去,動用廂軍加勞工就有幾十萬。光修路就花費了幾十萬貫。要麽說古代非遊牧民族打仗,打的就是後勤。

“照我看,這茶葉、大米就算了。如果是雞鴨或者是水果一類的東西,這路上要耽擱些時間,錢就打水漂了。”

“東南還好,除了陸路還是水路。北方那邊才是真麻煩。”歐陽笑道:“你也別把我當萬能的,對這路,我還真沒辦法。”

由於產業的建設,導致大批的貨車出現。有牲畜的也有人力的,即使有人開路,幾天的路程,歐陽一行人也是花費了十來天才到新城。歐陽想好了,回去打死也要走水路。這走陸路其實就是為了重溫一次當年離家的自由感覺。

到了新城,迎接人馬甚巨,鞭炮、鑼鼓等全擺了出來。有頭有臉的鄉紳都來迎接歐陽。這面子可算是擺足了。但也是應該的。不說歐陽當官的事,就算是其投資當地十萬貫做采茶基地也是應當的。這投資可不能算十萬,歐陽拿的十萬是作為本地投資入股,又陽平那邊商人再注資管理。一來一回,那錢就多了。一種產業帶動產業鏈,價值不是一加一那麽簡單。而當地官府也知道歐陽是位低權重,再者新城富裕起來也讓他們有視金錢為糞土的能耐,所以也是接待相當殷勤。

梁紅玉在歐陽身邊笑道:“這就是衣錦還鄉。”

“錯!是惠蘭版的浩蕩皇恩策略。”歐陽伯母只是臥床不起,並不是什麽要命的病。歐陽是應惠蘭要求回來感動的。將自己塑造一個愛名之人。趙玉到時候一看,丫的,原來你吃這一套,那就好辦。於是歐陽以後也好辦了。

接下來第一個拜訪的人物一定是先生,這要是過先生門而不入,很有可能會被參的。這種非律法,而全民皆重視的道德禮儀是萬萬不能少的。先生早就在國子監內翹高了腳等歐陽。歐陽進去把禮數做足,先生還是比較滿意。

但先生仍舊教導:“當年給你取字為宏學,就是想你不拘小節,學天下所能學之事。凡事先學而後做,心中才有三分把握。而今你雖然官職卑微,但總是可以算是棟梁之才。萬萬不可為了身外之物而耽誤前程。”

“先生教導的是。”

“有點風月,倒也算是小雅。但我聽說你西北期間,流連樂營,卻是大大不該。幸好有功而無過,以後切記要多加小心。”

“先生教導的是。”

“還有,忠君愛民,乃是當官的本分。你抗旨不遵,雖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凡事講究一個因果。此次沒事,不代表下次沒事。我贈你韜光養晦四個字,你且好生琢磨。這為官做人,都是一個道理。”

“先生教導的事。”

“恩!”先生很滿意歐陽態度道:“今天就在這邊吃飯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