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戰略會議(第2/3頁)

歐陽的到達,基本人員已經到齊。於是就開始了第一次戰略會議。韓世忠道:“使節在三天前入西夏,估計十幾天後能回到大宋。根據本將斥候偵察,在涼州有超過兩萬的擒生軍和地方軍隊五萬人。其主帥是西夏皇族一支李家父子。父李坎,子李歡。這李坎是名老將,政和之戰就是其帶人擊破永興軍左翼,結果讓永興軍十萬人陷入包圍,最後死傷達到四萬之多。

“橫山為界,西北部歸西夏,南部為宋地屬永興軍路延安府綏德軍。但永樂、靈州都在其北面位置。要取這兩州,必須最少破一縣。要威脅西夏,必須破三縣。這裏也是西夏人防禦之重點。三千質子軍、五萬擒生軍、十萬地方部隊全部集結在這三縣。西夏近年災患不斷,國庫空虛。所以他們本次就想堅城而守之,而我永興和河北軍路也不會懈怠。本次目標也不是滅亡西夏,而是取地則算勝。”趙玉倒是想如政和那樣三路兵馬齊發,但是要錢,要準備時間。再說本次戰鬥的目的是勝利,占個一州半州,或者西夏人低頭乞和就夠了。

歐陽搖頭:“韓將軍情報似乎有點問題。根據我這邊的情報說。橫山那邊還有三萬擒生軍由嵬名守全老將帶領,埋伏在橫山和西涼之邊。如我軍主力取橫山,其將突入我後軍,直取西寧府,斷我軍之後方。如我軍取涼州,他們將和涼州左右包夾我軍主力。”

韓世忠一楞問:“三萬人抽出來,他們不要橫山了?”

“要,一旦我們打橫山,黑山威福軍司將由河西走廊開進增援橫山。我主力在哪個縣,他們就開進哪個縣。而且遼人不會幫我們了,西夏的黑山威福軍司送了遼人五千戰馬,所以他們就可以抽走部分防遼的軍隊來對付我們。西夏皇帝李乾順不是善人,他十六歲就滅母奪權。他母親梁氏我們都知道,兩次對宋戰爭的發起者。後來政和年被童大人打敗,李乾順就扣了其母和我們說和,把罪過都推到了其母身上。”

“這個……”韓世忠問:“大人哪來的情報?”

歐陽笑笑道:“有錢自然有情報。將軍知道什麽叫質子軍吧?其實就是由貴族子弟組成,但實質是當人質的。後來質子軍屢立戰功,深得元昊信賴,成為一只重要力量。質子軍保留了下來,人員還是貴族子弟,名字換成了更好聽的‘禦圍內六班直’。既然是貴族子弟,紈絝子弟總是多的,恰巧有這麽一人他的老子是樞密院裏不得志的一……不過將軍也知道,不得志不代表不接觸機密。”歐陽把一份東西遞了上去。

韓世忠看了幾眼大驚:“這李乾順親自帶領三千親信衛隊,兩萬衛戍部隊在涼州城內指揮?這涼州豈不是有將近十萬部隊?而且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難道西夏這次不僅不想守,而且還想攻我後方?”這代表著不能將所有部隊都投入進攻,而要在西寧安排相當的防守力量。雖然有天險城郭,但也最少要留三萬人。這秦鳳路被精簡之後,只有七萬多的禁軍,留三萬人,不就只有不到四萬?五萬憑什麽去打人家?

韓世忠看地圖沉思許久後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派劉锜本部沿邊境奔襲支取瓜州和沙州。敵人如救援,我主力尋隙擊之。如敵不救援,由瓜州轉道逼近興慶府,迫使敵主力增援。同時請吐蕃三萬人出發,威逼宣化府,讓周邊地方部隊不敢救援。”

李漢輕拍桌子道:“韓將軍,朝廷是讓你們取靈州和永樂州,你們這般不是舍棄重點而不顧。這樣的布置即使我外行也看出。要拿回其中一州也絕對不可能。”

韓世忠道:“李大人,目前此兩州敵人重兵囤積四方。就靠我這不足十萬的人馬,要強取這兩州絕對不可能。”這就是遊牧民族的優勢,他們一瞬間可以集結起幾十萬的軍隊,而宋要集結這麽多軍隊還要顧慮到後勤補給,兵員轉運、邊境安全等等問題。

“不可,瓜州在西,靈和永樂州在東。”李漢道了:“純屬亂談。再者,這去瓜州可是路途遙遠,劉锜將軍第一次正式帶兵,什麽事情都可能發生,韓將軍想過沒有?”

“……”韓世忠看歐陽,最少也得有一個監軍支持自己才行。

歐陽想想道:“韓將軍,要是以一個商人來說,瓜州太遠確實沒什麽利益。而涼州、永樂、靈州這三地已經學宋制,人口比較集中,受宋文化影響比較深。”

“可是這是在打仗。”

“可是打仗不就是為了國家利益服務嗎?”歐陽道:“韓將軍還有別的看法嗎?”

“……有!”韓世忠嘆口氣道:“涼州五十裏位置有城叫天惶縣,此縣兩面靠山,西夏人疏忽,在此城沒有駐兵,此城對西夏人用處不大,但對我軍卻是個極佳的前哨,一不小心可能突出西涼直取興寧府,所以一旦被我軍占領,敵人必然全力爭奪。如劉锜將軍拿下此城後,能堅守兩月,我主力可趁敵人調動機會拿下橫山。但關鍵是首先劉將軍占城之前不能被涼州發現,其次,一旦拿下,這十多倍的敵軍圍城,怎麽守?能不能守住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