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西夏特約記者(第2/3頁)

當然你要去真定府辦場距離遼邊還更近,但是除了距離差價,其他因素就差了很多,並且如果不是和當地人股份場子,麻煩也是多多。

簡單說這地方就叫無主之地。但話也說回來,這邊城辦場風險也頗高,最主要就是軍事沖突。不過這些投資的錢雖然有賭博性質,但能上蘇千名單都不是窮家,輸得起也玩得起。歐陽和蘇千商量後,將陽平錢莊資金北調,重點布設在興元府到真定府一線錢莊之中,作為啟動的儲備資金。

年節後,這些事就上了程序。還沒過元宵,初十左右蘇千任命了代理CEO後,自己和歐陽一起北上,股東們暫時不去,蘇千得到允許,將靈活把握這些股東們承諾的資金。隨行的還有二十名衙役,這些衙役多從事文案工作,讓他們去不是去殺敵,而是兼職當帳房、招募人手等一些瑣事。

……

到了東京,按照聖旨調了三百禁軍為監軍的衛隊,而衛隊長是趙玉身邊的內衛,任職在東京禁軍的營指揮使,名為朱達,是歐陽的熟人。這當使節可以沒排場,但是當監軍不能沒排場。而且還有講究,如果歐陽非正常死亡,衛隊所有人有可能要陪葬。這點在軍隊中是普遍的認識。將領的親兵在將領死亡後,如能奪回屍首,罪減一等。如果沒有,一般都是處死。

朱達三十不到,但是生性豁達,這趟對他來說是美差。他就不相信歐陽沒事會跑到敵陣中去。按照俗成,歐陽這樣的一般距離戰場不少於一百裏。到時候即使歐陽想壯烈,只要一聲令下,捆了跑路,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身為衛隊還有兩個職責,記錄戰場真實動態。還有就是起到一定的監視監軍的作用。

歐陽就是感嘆,身為一個八品官,一直領導著展銘就算了,現在還領導上京城實權軍事將領。和遼那邊比,還是宋比較實在。遼那邊都是浮雲,有官無職。

到達永興軍路的河間府的後開始轉道,這河間府直北上遼邊,官道甚為好走,而轉到秦鳳路則不然。由於短時間的頻繁運輸物資、兵馬,這條本就有點垃圾的路現在就更為垃圾。不過在人力勝天的冷兵器時代,是沒有機械化部隊,有畜生有人力,除了走的不舒服外,除非下大雨,否則運輸還是能保證的。而且京兆府在去年已經派人開始修補這條官道,加固橋梁。要麽說,打仗其實不是一家一戶的事,不動則已,一動則發全身。

剛開春,氣溫不高。歐陽估計也就三四度左右,由於是騎馬,所以速度也沒有放太快。朱達一邊介紹道:“秦鳳路是宋內最為苦寒之地。大規模軍隊物資調運煩瑣。和西夏打了百年仗,但每次規模都在數萬之間,也有這樣的原因。如這樣規模在幾十年前對遼中倒算小意思,但放在秦鳳路實屬罕見。”

歐陽問:“朱將軍,這是為什麽?”

“西寧州出西涼,多是峻嶺。而且還有長城防護。再加西夏這一路卓羅和南軍司常駐擒生軍達到七萬人。處處是易守難攻之地。還有這些地形常易被斷糧道。而要維持糧道,所花費要十倍前方將士的廂軍。大人莫看這戰鬥朝廷投入軍隊較少,但是花錢卻一點都不少。所以此地一直不敢大動。這也是西夏人屢次犯邊,視我等無物的最重要原因。再者,一旦突出卓羅和南軍司之地,就是西夏之都興慶府。裏面衛戍部隊乃是精銳……”

“等等,這質子軍三千人是精銳、這衛戍部隊兩萬多人是精銳,皇帝衛隊萬人是精銳,再加擒生軍也是精銳……怎麽都是精銳?”

朱達苦笑道:“大人不知,西夏軍制是仿造宋和遼制度建立。大人以上所說乃是常駐軍隊。而注冊的地方軍隊其實是百姓組成,一旦征召就此入伍,歸軍司管轄。據說當今地方軍隊都有50萬人。這些人紀律確實散漫,但是單兵作戰力強。他們而且還有章法,三人為一組,名曰一抄。一抄中還有分職,主力、輔主、負擔。打仗時候,負擔負責約束不需要馬匹、背負口糧。主力主打,輔主策應左右。這樣的隊伍對我宋軍大規模陣型作戰構不成威脅,但是其靈活機動,零散襲擊卻是能以一當十。再者這西夏以黨項人為主,每當戰鬥就脅迫或者利誘他族人參戰。各族奇怪打法數不勝數,而西夏軍又沒統一服飾,我軍認不清敵人,這點亦是吃虧不少。”

“還有西夏工匠工匠技藝精湛,如擒生軍中的精銳兩萬鐵鷂子,全部是一色冷鍛鎧甲,十步之內,勁弩不能入。還全部配備夏國劍,鋒利無比,兵器一交,宋軍大是吃虧。”朱達道:“西夏政和年初夏攻我定遠,朝廷大怒,譴童貫為陜西、河東、河西經略使發三十萬重兵攻之,再命熙河路經略使劉法領步騎15萬出湟州。秦鳳路經略使劉仲武領5萬兵出會州。如此規模終於是打敗了西夏,西夏無奈上表企和臣服,此戰宋軍損失超過十五萬人。但二年後,又犯我邊。大人是商人應當知道,朝廷打那麽有一仗要花多少錢,而西夏打那一仗要花多少錢。宋再富裕也耗不起,只能是據險要之地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