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校長人選(第3/3頁)

歐陽想想後道:“微臣陽平那正想辦家大學,這校長之職一直空缺。如果太上皇願意就任的話……”

宋徽宗和皇後都明白,這是趙玉覺著宋徽宗話太多的緣故,準備給其找點事做。宋徽宗剛搖頭,王皇後先問:“什麽是大學?”

“就是大宋人才基地。預備先開設工商管理,金融貿易,市場策劃,宋律,還有文課和畫課。這其他都找到合適的人。就是這文課和畫課一直沒有合適的教授。主要就是吟詩作對,詞牌書畫這方面的。”

“也就是先生?”王皇後搖頭:“歐大人美意哀家心領。”

“微臣鬥膽,這太上皇的書畫詞牌乃是大宋一絕,無人能出其左右。太上皇亦是常以詩字會友,即使在杭州亦是。而多有才俊有所忌諱,再加杭州路遠,無法在側。陽平就在東京左近,民風淳樸,又無花石綱之累。太上皇可以蕩舟清河,和文人墨客飲酒對詩。閑來又可以微服民間。”

宋徽宗搖頭道:“陽平的銅銹味太重。”他內心已經有些向往,但也考慮到當地的風情。

“就因為銅銹味重,急需要一大家改善。只不過,微臣也只是個知縣,所以太上皇要帶個三妻還可,但是妃子們要全帶去,陽平那可沒有那麽多的地方。還有太上皇到任,按照規矩,每月是一百五十貫的薪水,每年逐加一成,年底享受雙薪。微臣知道這說錢太委屈了太上皇,但泱泱學子,無人教導,乃使大宋全是談錢之人,急需太上皇親臨。百五貫在陽平也是足夠日日買醉,文房四寶也可以每月一換,生活方面絕對不會有問題。再者太上皇也可以不用看別人的臉色。”

“這個嘛……”宋徽宗看皇後,最後一句那是打動了宋徽宗的心。再也不求著趙玉給口飯吃,自己能掙了。但是這百五貫並不算很多,陽平物價比杭州可高得多,這妃子確實是不能帶太多。難道要打發她們走?

歐陽道:“太上皇可以先行過去,等慢慢有基業,再將各位娘娘接過去。娘娘們還可暫住此地,我想杭州也不敢輕慢了。”

王皇後想了好一會道:“此事還要斟酌,不如請歐大人先回,容我們考慮幾日。”

“是!”歐陽轉身道:“張三,李四,你們這幾天白天先在行宮裏幫忙幹點雜活。太上皇、皇後,這兩人都是能幹之人,好歹也能幫點忙,盡管吩咐。”

“難得歐大人一片心意。”王皇後道:“那就有勞了。”

“客氣,客氣,微臣告退。”

出了行宮,王五道:“大人,這開百五貫是不是虧了點?”

“虧嗎?一個學生我收兩百貫。”歐陽呵呵一笑:“這太上皇的名頭在那,有錢人家誰不願意讓自己子弟多陶冶下情操。雖然是筆小錢,但絕對不至於虧本。再說這帳還報到大內去,皇上不意思下好意思嗎?再者有他坐鎮,保證陽平大學生員滾滾來。”

趙六點頭:“難怪大人將大學設到了郊區,那邊寬敞。”

“唉……陽平縣城現在寸土寸金,這不是被逼的嗎?”城墻已經開始修了,新城修的可謂是不倫不類。而老縣城現在這地價不是一般的高。如宋徽宗一個月的工資就夠買四五平方地的。而就因為人太多,靠近縣城的西門郊區已經興起了建小別墅,形成了一小片住宅區。歐陽也抽人派出治安人員。只不過如此發展下去,歐陽也沒把握能不能把捏的住。現在甘信正在慫恿歐陽申請陽平吞並上谷改州制。歐陽則是否決,升州後多了通判,多了很多官吏節制,還有管理必須數量的軍隊,他沒那麽閑。

陽平無北門,東郊朝清河延伸成為新城。西郊則是小別墅住宅區外加一所大學。只可惜南郊路小山多,無利用的價值,只是拿來安置來陽平淘金的難民所用。上月統計,陽平縣有戶三萬,人口十二萬。農村也從原來20萬人增加到了30萬。而經濟的發展,對奢侈品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也高了起來。但陽平的縣城土地價格太貴,已經沒有什麽發展娛樂的前景。而今之計,就是到南郊清河對面那塊荒地,那邊還有幾千畝的土地,但是要架橋,要建輪渡,要平整那邊土地等等,哪一件都是燒錢耗心的事。這事已經提到了議程上。只要歐陽拍板,立刻會有陽平當地‘房地產商’進駐。好幾家有實力的商人都在盯著這塊肥肉。那塊地可以開妓院、開戲場、什麽三拿也可以搞。有人還打算搞家百貨場。還可以蓋民居、酒樓。沿河可以開畫舫……

要說這些地產商也是歐陽慫恿產生,早先是炒賣東京土地,而後炒田產,他們對房地產事業有著深刻的了解。歐陽則是感覺越來越把握不住這些有錢人。要麽有人說過,十利而瘋,百利而狂,有千倍的利益不惜發動戰爭……說的是自己。由於歐陽每月的多元素授課,讓商人們看見了市場的廣闊,商機無處不在。歐陽只能是勉強控制陽平商業協會,利用陽平商業協會來制約商人。這短時間人家還會給面子,過個八年十年就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