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武舉(第2/4頁)

“……”展銘猶豫了一會後道:“這個還看人家意思。”

惠蘭大方許多:“還請大人做主。”

“恩!這一月要記者培訓。二月我得去東京武舉。三月,新城土地拍賣規劃,還有東京省試報道。四月,拓展周邊報紙市場,要不五月吧!”

“一切聽大人安排。”

“歐平,這事你上點心。家具,房屋翻新,還有嫁妝等等。”

歐平點頭:“少爺,你就放心吧!”歐陽最近越來越忙,歐平也是難得和他在一起吃飯,這種事自己能擔的就擔起來了。比如年節賀禮,人情來往,全部都是他來做主。

歐陽也希望飯局上多點人,雖然目前各職位配備都很齊全。但是真能坐到一起說些外人不能聽的話,也就這麽幾人還有一個甘信而已。

展銘道:“大人吩咐,錢也使得上,再有州裏都知道大人是皇上身邊的人,所以火藥這邊供應都很齊全。”

“這些有你負責我就不操心了。過年,不說公事,喝酒,吃東西。”歐陽話題一轉:“我這邊也想和你們聊聊,你們說這武舉得怎麽個舉法?”

“前幾朝設有武科,一比武藝,二比策,三比兵書,中得後賜武職。不設莊園。本朝唯一武狀元本是文狀元,改武職業,這才有武狀元一說。”惠蘭款款而談道:“但武之一途,地位低下。選武往往不得已。這三比又大限制了人才的挖掘,讀書,讀死書。看如今,多是子從父職從武,而多數人還是重文,即使當個正八品知縣亦比正五品團練使威風。”

展銘則道:“一人再勇,恐怕也無法力鬥百人。為將為帥自然不能輕沖敵前,武藝之說,似乎用處不大。卑職孟浪,大人不要見怪。”

歐平發表自己意見:“三國中張翼德一聲大吼,嚇退百萬曹兵……”

“扯淡,即使是順風的情況下,相距一箭之地,聲音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歐陽道:“現在戰場誰沒個弓啊弩的,一個外表出眾的大將沖在第一個,保證馬上就變成刺猬。你當敵人都傻的,擒賊先擒王誰都知道。”

惠蘭笑道:“大人似乎已經有所想法。”

“是哦!想法是有,只是不知道我隨便這麽一改,人家會不會有意見。”

“這個大人可以放心。武舉算雜科。說白點,除了進士科大家都盯緊外,明科、算科等等大家還真沒什麽注意力。如果不是大人對遼金戰局有所看法,即使當今皇上也不會這麽在乎這次武舉。惠蘭看皇上選了這三人做考官,可是大有深意。主考蔣之奇是老好人,老朽不堪用,只不過是提升下武舉的重視程度。副考張玄明,一個八品皇差,乃是皇上的親信,但是卻入不了朝,這次派他為副考,看來有讓他入主樞密院的心思,或者最少是籠絡下新進將領。至於大人,皇上不是不知道你花樣百出,她就想你能想出個辦法來真正選出幾名將帥。”劉惠蘭道:“惠蘭一直收到東京傳來的新聞,對這些事還是有點了解的。”

東京傳來的新聞不少,但是能用的不多,主要是不能說。劉惠蘭原先也不明白歐陽為什麽不讓發,後來明白了,看現在很多大臣們對記者都很客氣,問什麽說什麽,因為他們知道即使說了不該說的話,報紙也不會刊登出來。而且適當良性曝光,讓他們在京城和皇帝面前身價頗高,好處越多,他們就會越支持皇家報。

“成!那我就折騰。對了!年後,衙門的事我管不了那麽多。展銘你得好好配合下甘信。”歐陽目前一是報紙,二是軍工廠,三是陽平商業協會。陽平如今一派和諧,威望也夠了,總算是能安排自己的事。

……

年節關撲,法定節假日。歐陽出門隨便掃了幾個攤子,一幹百姓就望風而逃。早聽說當地知縣是個賭神。歐陽見此情形也汗顏,自己這不就是去報社順路玩玩嘛!對這個節日,歐陽交代的指導思想是,維持秩序,保護但不鼓勵。主要是避免強撲之事發生。

報社今天沒人開工,放假一天。只有惠蘭一人在忙著看州、縣和東京發來新聞稿。歐陽進去,惠蘭看茶後,歐陽道:“我寫一下,明天之內印出來。後天所有快馬出發,各路軍中投遞100份。然後在一月之內,盡可能把全大宋境內全部投遞張貼。這樣才有可能讓大家趕上二月底的武舉。你記下。”

“恩,大人請說。”

“武舉分將舉、帥舉。將舉最低要求:弓開二石(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馬上箭十中二。如有高強馬上競技者,要求酌情放松。帥舉:識千字,知曉兵書、膽色過人、知人而善任……”

“大人!”惠蘭提醒道:“將舉可以,但是帥舉似乎沒有標準。”

“帥舉進行我還得問皇上行不行,先扯著。”帥就是戰略制定者,大戰役的指揮者。亦可成為局部地區的指揮官,靈活機動的用手中資源完成任務。為將就不用考慮那麽多,說朝哪打,領兵朝哪打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