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局勢變故(第4/4頁)

美目一瞥桌上,從那無數紙張中又拿起一張來,頓時,秦可兒的雙目微微一眯,只見那紙張上寫著一行字,[因青海存糧不足,急往河東調糧]。

放下手中的紙張,秦可兒站起身來,來到一側的矮桌後坐下,一雙白皙的手漫不經心地撫著琴,心中整理著那些看似復雜而無關聯的情報。

河東的米糧運到青海,青海的米糧運到徐州,徐州的米糧又運到揚州……

毫無置疑這是朝廷替那謝安手底下八萬大梁軍所準備的糧草,只是,為何朝廷不下令直接叫河東運糧是揚州呢?這樣不是更方便麽?為何要這樣一程一程的,豈不麻煩?

調糧的征令並非出自冀京,但是卻能命令那數個大郡,如今冀京以外只有兩個人辦得到,一個便是刑部尚書謝安,另一個,便是身在南陽的丞相李賢。

不會是謝安,種種跡象表明,不會是他,要不然,此人斷然不會有心情跟自己吃茶,還說什麽數日後帶齊贖金後再叫自己跟他走……

如此說來,那就是身在南陽的[八賢王]李賢了,他在替自己大軍籌備糧草的同時,亦替謝安準備了足夠的糧食……

以李賢的才華,斷然不會做出無意義的舉動,既然他下令一程一程地將糧草最終囤積於揚州,想必是有什麽道理……

莫非是時間急迫?容不得他花費太多的時間替謝安準備糧草,是故才叫揚州直接從徐州要糧,而徐州,再從青海要糧,這樣一來,各郡縣的儲備糧草數額不變,但是揚州卻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籌集到糧草。

時間急迫?

為何時間急迫?那謝安此番暗訪江南,不就是為了監視太平軍,在太平軍反叛之時統帥江南各郡縣予以抗擊麽?按理來說,李賢沒有理由這麽著急地替謝安準備足夠的糧草,除非……

驟然間,琴聲戛然而止,秦可兒擡起頭來,美眸中閃過一絲驚色。

“不妙!——李賢要謝安先發制人,率先對太平軍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