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召見(第3/4頁)

不難猜測,太子李煒的死,對他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使得這位帝王仿佛在一夜之間蒼老了十幾歲,盡顯老態龍鐘模樣。

在空無一人的宮殿內,大周皇帝李暨躺坐在龍榻之上,撫摸著手中那柄血跡斑斑的寶劍。

那是太子李煒生前所佩的劍,也是他昨夜打算用來弑君、弑父的劍,而如今,這柄劍已失去了主人……

“可惜……”李暨喃喃自語著。

這句話他昨夜也曾說過,只是沒有說完罷了。

李暨當時想說,再給太子李煒幾年,李煒或許就能超過他的父親。

對於眾皇子來說,這是來自他們父親的最高評價,只可惜,太子李煒已經聽不到了……

大周盛行抓周之禮,世人覺得,在這個習俗中小孩子所抓到的第一樣東西,能夠反映出他們成就。

前太子李勇抓到了一柄木刀,因此命名為[勇];太子李煒抓到了一顆在夜晚的儀式中爍爍放光的夜明珠,因此命名為[煒],同[輝],即光亮的意思;三皇子李慎在抓周時足足注視了那多達數百件的道具長達一炷香的功夫,最後才抓起了身邊最近的東西,因此命名為[慎];四皇子李茂因為爬到了那些道具中的最高處,抓取了擺在最高的一件道具,因此命名為[茂],即位居至高;五皇子李慎原本像他親兄長李煒一樣,準備去拿那顆夜明珠,但是最終,卻拿起了盛放夜明珠的盒子,因此命名為[承],即襯托光亮的影子;六皇子李孝因抓起儒家孝經,因此命名為[孝];七皇子李彥因為抓起一本道家的風水書,因此命名為[彥];八皇子李賢因為從眾璀璨的珠寶中翻出一條文人、君子懸在腰間的佩纓,因此命名為[賢],唯獨九皇子李壽因為剛滿月就被抱出皇宮,因此不曾經歷抓周之禮。

或許世上有些事物,確實無法用常理來判斷,就連天子李暨也頗感意外,他對他這些兒子們所取的名字,竟恰恰便是他們性格、或者人生經歷的日後寫照。

無可厚非,在這九個兒子中,李暨最愛長子、也就是前太子李勇,但是,這並不表示前太子李勇最像他的父親李暨,畢竟李暨在執皇權的三十年中,在起初階段,他是不折不扣的暴君,這從他下令南軍[陷陣]屠殺金陵內所有供著南唐皇帝劉氏靈位的事就可以證明。

或許誰也不知,前太子李勇的性格,酷似李暨當年為了皇位所鏟除的一位兄長,或許是因為愧疚,李暨才希望李勇能夠繼承皇位,只可惜,文武兼備的李勇尚不及弱冠便病故在凱旋返京的途中,而最像李暨當初年輕時的,不是別人,正是太子李煒,心狠手辣,有權謀、有城府、有手段,唯一的區別在於,李暨並不像太子李煒那樣,有一個同父同母的至親兄弟。

記得,謝安曾經懷疑過,天子李暨對太子李煒似乎包庇過多,就連太子李煒叫金鈴兒陷害八皇子李賢,李暨亦不聞不問。

而事實上,謝安的猜測並沒有錯,天子李暨確實有包庇太子李煒的思量,畢竟在李暨看來,似八皇子李賢這等行事光明磊落的君子,並不適合作為一介帝王,充其量也只是親王罷了。

而說道適合繼承皇位的,便只有太子李煒、三皇子李慎、四皇子李茂,哦,還有五皇子李承……

不得不說,五皇子李承行事之狠毒,著實叫天子李暨也嚇了一跳,畢竟在此之前,天子李暨著實沒有想到,他眾兒子之中,竟然還藏著這麽一位梟雄。

而在這些繼承人中,天子李暨最看好太子李煒,因為太子李煒酷似年輕時的他,只可惜,在器量、氣魄方面,仍有不足。

也正因為如此,天子李暨猶豫不決,最終也沒在遺詔上寫上太子李煒的名字,只放了一張空的詔書,卻沒想到因此釀成大禍,致使最有利的繼承人死於非命。

但是在昨夜,太子李煒的器量與氣魄,著實令天子李暨大吃一驚,也正因為如此,他暗中阻止了老太監王英準備護駕的舉動,想看看太子李煒是否有那個膽量或者氣魄在臨死之前替其弟李承弑君、弑父,可惜的是,由於五皇子李承最終的阻攔,李暨永遠也無法探明這件事了。

李暨不得不承認,太子李煒在臨死之前,超過了他的父親,無論是器量還是膽氣,只是……

死得太冤枉了……

死在了親弟弟李承的壞事下,若不是如此,李暨不覺得這位太子日後會失勢。

而眼下說這些,已經太晚了……

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太子李煒臨死前的慘狀,天子李暨只感覺胸中憋著一股氣,不上不下,難受的很。

而就在這時,他聽到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緊接著,老太監王英輕輕走到內殿,低聲說道,“陛下,壽殿下到了……”

微微吐了口氣,李暨將手中那柄血跡斑斑的寶劍放置到床榻底下,沉聲說道,“叫他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