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再見,盧老頭(第2/3頁)

不可否認司馬俱的這個決斷也沒有什麽錯誤的地方,但問題是,他大肆侵占兗、徐兩州的做法,卻是激起了當地勢力的強烈反擊,曹操的知己好友、濟北相鮑信當即與兄弟鮑韜在治境內廣招勇丁,抵抗司馬俱。而同時,與濟北國接壤的泰山郡意識到“唇亡齒寒”的道理,因而引出泰山郡內當時唯一的霸主,泰山寇。

在鮑信的濟北軍與泰山郡的泰山酷前後夾擊下,司馬俱大敗,整個青州黃巾被懶腰打成兩段:一部分逃亡魯國投向大將白饒;另外一部分則投奔北海,與北海黃巾合兵。

毫不誇張地說,青州黃巾就算實力尚存,但是對張煌的冀州黃巾已經鞭長莫及,再也提供不了任何助益。

這個突發變故,讓後來得到敗報的張煌感覺很是不可思議,畢竟司馬俱、徐和、白饒,整個青州黃巾就屬這麽幾個人最有本事,敗給劉備、關羽、張飛就算了,怎麽在鮑信面前都是慘敗呢?

後來張煌才知道,原來鮑信招募的那些鄉勇中,有個家夥叫做於禁……

另外更為關鍵的,則是泰山寇的加入,而它的新任主帥,叫做臧霸!原黑羽鴉成員臧霸!

唔,可以說,是黑羽鴉的子勢力泰山寇,在不明情況下,為了制霸境內的徐州不受到黃巾軍的侵擾,遂協助濟北相鮑信擊敗了黑羽鴉首領張煌那時候所在的冀州黃巾的子勢力、青州黃巾,大水沖倒龍王廟。

最終查證到此事的時候,化名張晟對外示人的張煌哭笑不得,只能無奈地因此事而遺憾:這就叫天意難測!

言歸正傳,此時張煌的心思,還都在對面主要兵力都駐軍在平鄉縣的北軍那邊。

盧植的“穩健”,讓張煌感覺恐怖,明明平鄉縣距離廣宗縣僅僅只有三十裏左右,可是盧植雖用了整整十余日的光景,肅清了荒郊上所有的遮擋視線的林木用以防止張煌偷襲,同時勘測了附近的水源,並且逐步挖溝。可以說從廣宗城放眼望向四面,幾乎都是北軍這些日子裏挖的溝壕。

毋庸置疑,盧植這是打算在廣宗困死“張白騎”,免得“張白騎”這個棘手的對手逃往清河國。

不過相反也可以看得出,這也是盧植對廣宗城內及城外兩營共計十五萬冀州黃巾的忌憚,畢竟兩萬五千左右北軍對陣十五萬冀州黃巾,雖然前者在士卒實力上占據絕對的優勢,但是人數卻相差地太遠。

不過最關鍵的,還得數張煌很聰明地沒有將十五萬大軍都放在城內,而是在城外增添了兩個軍營,與廣宗縣城互成掎角之勢,這種可進可退的布局,著實讓盧植有些摸不透,他哪裏曉得,那只是張煌故意營造的聲勢,真計較起來,所謂十五萬大軍,不過就是三萬左右的老兵外加十二萬幾乎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而已,根本沒有啥戰力可言。

當然了,暫時不成戰力並不代表以後也是,在盧植“穩健對待”的同時,張煌麾下將校們幾乎是晝夜不眠地操練著新兵,雖然短時間內還未見成效,但至少每日都能瞧出那些新兵們的進步。

也難怪那些將校們如此焦急,畢竟盧植與其麾下的北軍眼下就如同是一柄懸在冀州黃巾頭頂的利劍,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斬落下來,容不得他們有絲毫的懈怠。

就這樣過了一日又一日,正如盧植所期望的那樣,廣宗城內的米糧儲備越來越少,即便冀州黃巾在戰前在此囤積了不少米糧,可也架不住十五萬人的消耗啊。

眼瞅著城內的米糧越來越少,不得不說冀州黃巾的將領們都有些急躁、有些不安,因為他們可以想象到一旦城內糧食耗盡,那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戰吧!”

“出戰吧,小天師!”

“小天師……”

越來越多的將領們紛紛向張煌請示出戰,因為在他們看來,似這般困守下去,他們迎來的就只有糧盡城破、被北軍全部殲滅的下場。

但是這些請示,皆被張煌壓了下去。

他在等待,等待唯一一個有機會讓冀州來占據主動的機會……

又過了許多日,就在城內黃巾軍將領們略有些人心惶惶的時候,張煌終於在半夜歇息的時候,從自平鄉而來的細作口中聽到了他等候依舊的消息:大漢天子,遣黃門左豐為使,犒賞北軍!

聽聞此事,張煌簡直有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大喜從心底泛起。

[終於來了……]

張煌暗自竊喜,黃門左豐的到來,意味著盧植這個難纏而棘手的對手可以暫時從北軍滾蛋了,而盧植的接替著,恰恰就是曾經與張煌有過幾面之緣並且初見印象極佳的,現今的河東太守,董卓!

當日,在黃門左豐抵達平鄉的這一日夜裏,張煌此前刻意留在平鄉的細作們,紛紛謠傳一個小道消息,言由盧植率領的北軍在連番攻克了黃巾軍許多城縣後,繳獲了大量的珠寶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