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金國來使(下)(第2/2頁)

這幾日所思所想都是這個問題,張天綱坐立不安,竟無心去詢問李思業是否回來,這一日,張天綱坐在窗前,疾書他的山東見聞,突然見驛使跑進院來,一見到他,便急喊道:“快!總管大人來了。”

張天綱一驚,趕緊將草稿收起,李思業早笑呵呵走進院來:“張大人別來無恙否?”

“不敢!不敢!駙馬是幾時回來的?”張天綱急出門迎接。

“我昨日方回,先私後公,故今天才來。”李思業笑笑答道,又看了看這院子裏外問道:“如何,張大人在山東可住得習慣,若誰得罪你,可告訴我,我定重重責罰。”

“甚好!這段時間,我到處去走了一圈,駙馬將山東治理得如此富裕,真讓人羨慕啊!”他見後面還跟著元好問幾人,知道今天是為公事而來,急將一眾人請進屋內,自有手下上了茶。

李思業也不客氣,徑直坐下喝了口茶,這才答道:“金國其實也不窮,財富不會憑空消失,只是一人樂而萬人哭罷了,我在山東做的,就是反其道行之,把財富平均分給了百姓。”

“唉!駙馬說到了點子上,這金國的問題可不就是貧富不均嗎?”張天綱搖了搖頭,他心中黯然,突然又想起一事,便道:“駙馬可知,我們金國要遷都了,重回中都?”

李思業一怔,隨即大喜,他把中都還給金國,不就是希望他們遷都嗎?等了快一年,卻不見動靜,便以為自己打錯了算盤,不料卻在最想不到的時候,事情突然便有了進展。

“為何?南京的人口要比中都多得多,皇上怎麽會突然想到回中都?”

“事情不是那麽簡單,皇上也沒辦法,現在朝廷裏是女真人占了上風,他們都要求回中都,離祖地近一些,皇上為從他們手中搞到些錢糧度過難關,只好答應他們,我們這些漢官怎麽反對都沒用。”提到錢糧,張天綱突然想到此行的使命,急取出一卷黃綾,他得元好問事先提醒,也不敢開案宣讀,直接塞給了李思業道:“這是皇上給你的聖旨,你自己看吧!”

李思業早知道裏面的內容,也不打開,直接收了,話題一轉,直奔今天的主題:“想必元大人也把我的想法告訴張大人了,如何,可能回復於我?”

張天綱見他問得直接,便也不客氣,開誠布公地答復道:“放開流民限制令這個問題不大,本來就是暫時的,我現在就可以同意,但遷安縣鐵礦之事,我還好稟報皇上,但我估計也不成問題,只是駙馬需找個理由。”

“理由麽?”李思業想了想突然笑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蒙古人早晚會和我們一戰,不抓緊準備怎麽行,兵器、鎧甲都需要大量的鐵,而山東鐵礦卻不多,為保衛我金國的疆土,所以才想和朝廷互補余缺,這樣說,張大人看可好?”

“好一個互補余缺,給足了皇上面子,他一定會答應,只是其他的措詞需再斟酌一番。”

“這件事就交給我來辦。”元好問插口道:“只要皇上答應,我們馬上將糧食裝船發運,四十萬石,一升也不會少!”

雙方分賓主落座,按照事先的約定,開始討論運送糧食的細節,包括數量、品種、運輸、損耗、交接,這一切都由元好問和軍機內閣出面商議,李思業只是旁聽,有些心不在焉,他在擔心趙菡的情況,早上出門時,她已經見紅了,這就是要生產的征兆,不知為何,李思業有些緊張起來,豎著耳朵聽外面的動靜,若有異況,府上會來人通報自己。

就在他剛剛定心之時,突然,外面傳來急促地腳步聲,李思業驀地站起,一親兵急撲進來報道:“主公,府裏傳來消息,夫人生了,是個公子!”

李思業轟然狂喜,急對張天綱拱手道:“張大人,各位抱歉!我得先走一步。”已經聽不進眾人的賀喜聲,疾步向門外走去。

他李思業終於有了自己的骨肉,在穿越八百年後,他的孩子降臨人間,這就意味著他的生命在歷史上得到延續,他已經在歷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歷史也不可避免地從此走上了岔路。

雪影在大街上疾駛,天高雲淡,李思業的思想無限制地向上延伸,他從來沒有象此時此刻,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第六卷 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