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金都之旅 五(第2/2頁)

李蹊雖然不想聽他謬論,可是耳朵卻沒有塞住,李思業的話自然一字不漏地都聽到,他聽見李思業說到法制,便實在忍不住插口駁道:“李總管認為要公平法制,可是我世宗所定之律法,不用重刑,也不求寬仁,無論百姓王侯,都一律平等,刑部全年斷死罪者,或十七人,或二十人,這等法制清平局面,只有貞觀年間才可以相比,為何卻只是曇花一現,沒有能破除你說的那個怪圈。”

李思業見他又開口,便冷笑道:“這就是權力制衡不到位了,法由皇帝來制,也可由他來廢,若遇明君,則是國之幸事,若遇昏庸之君,那就是國之不幸了,如此,國之興亡都決定於一人之手,國家安能長治久安,我以為唯有廢除君王專斷之權,讓全體民眾來共議共決,方才是穩妥之道!”

李蹊早聽得臉色大變,血湧上頭臉,臉變得通紅,猛地站起來,手顫抖著指著李思業怒斥道:“你眼中可有君臣倫常,你這等悖逆之話也能說得出口,可知那是要、要滅九族的。”說完他一摔袍袖憤然而去。

郝經也聽得臉色微變,急問道:“李總管之言可有出典?”

李思業見他問得鄭重,忖道:“自然不能告訴你這些是來自後世,惟有托古人。”想到這,他心裏有了定計道:“我少時曾到過極西之地,在那裏也有一大國,喚作大秦,秦漢時就已立國,其國就是采用了一種‘君主議會制’,由君主和議會的長老共同管理國家,軍隊是國家的,不歸君主私有,同時君主的權力還受到議會的制衡,議會的長老又由社會各階層選出,代表他們掌管國家權力,所以大秦國能立國千年至今而不倒,也是這個原因。”這裏李思業故意混淆了東西羅馬,也是欺郝經不知。

郝經爛熟《後漢書》,書中有記錄西方確有大秦國,暗忖:“自秦漢以來,中原不知換了多少王朝,遭殃的還是百姓和漢文化,若真能建立一個大秦那樣的制度,讓我漢文明也能穩定延綿千年,這是何等美事。”心裏想著,眼中不禁流露出悠然向往之色。

李思業看在眼裏,心中暗喜,他道:“我也有心宣揚這種制度,但任何制度的建立,首先是要開啟民智,我想聘二位到我山東去做督學,不知二位可有意一行?”

郝經和李哲對視一眼,欣然道:“如此,我等願隨李總管一行。”李思業大喜,又怕他們反悔,當下取紙寫下聘書,鄭重交予二人。

突然,外間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李思業微微一驚,只見隨自己來的振威軍校尉闖了進來,他急聲稟報道:“大將軍!不好了,我們府上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