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七十八章 戰略撤退(第2/2頁)

隋軍沒有射出第三輪箭,喊殺聲震天,馬紹率領兩百余隋軍騎兵從樹林中殺出,十幾名慌不擇路,企圖逃上山的唐軍騎兵正好遭遇了殺出的隋騎,被長矛刺翻在地。

隋軍的任務不僅射伏擊這支隊伍,而且不準一人逃脫,他們撒開了一張大網,包圍攔截,箭射逃跑的唐軍,他們不接受投降,所有敵軍一概殺死……

秦懷玉已經率人用樹木堵死了山谷退路,他留十名士兵守谷口,自己則率四十名騎兵從後面包抄,這些都是他從兵書上學到的東西,不可傾兵而出,須留兵守險要。

秦懷玉一馬當先,帶領士兵們一路搜索,這時,只聽對面傳來馬蹄聲,一名突厥隨從騎馬向這邊飛奔而來,他身披兩箭,渾身是血,後面有五六名隋兵追趕。

秦懷玉大吼一聲,縱馬沖上,猛地一槊向對方刺去,可就在槊尖即將刺中對方的一刹那,他竟閉上了眼睛,這是第一次殺人,他無法面對血腥的那一刻,槊尖刺穿了突厥人的胸膛,突厥隨從當即斃命,鮮血飛濺了秦懷玉一臉,他足足呆愣了半晌,死死地盯著地上的突厥隨從。

……

伊吾郡,一支由十幾萬人組成隊伍正浩浩向東撤離,隊伍中有近七成是漢人,這些漢人絕大部分都是大業年間從中原遷到伊吾郡的失地者,也有在中原犯罪,全家被發配伊吾的流放者,還有不少不願意被突厥人征服的烏孫人,他們也是全家南遷,有數萬人之多。

他們在伊吾郡安下新家,但此刻,他們不得不放棄新家,向敦煌郡撤離,楊元慶下達了命令,暫時放棄伊吾郡,遷回敦煌,這是一次戰略撤退,西突厥的十萬大軍以屯兵伊吾郡以西,對東方虎視眈眈。

伊吾郡號稱西域十字道,向東經星星峽可進入河西走廊,向東北越過折羅漫山,進入漠北大草原,向南經伊吾道進入天山以南,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但為了促使東西突厥火並,隋軍最終決定暫時放棄伊吾郡,等天下統一後,再奪回伊吾。

男人們趕著一輛輛馬車,滿載著老人、孩子和各種物品在大路上緩緩東行,女人則騎在馬上,緊跟著家人,眾人不斷地回頭西望,目光裏充滿了對家園的留戀。

在外圍,六千隋軍騎兵護衛著十幾萬人東撤,他們以百人為一隊,披甲戴盔,手執長矛戰刀,目光十分警惕,在一座小山丘上,蘇定方在數十親兵的簇擁下,目光復雜地注視著浩浩蕩蕩的隊伍。

放棄伊吾郡是楊元慶的命令,由他來執行,蘇定方的心中萬分不情願,對他來說,這不叫戰略撤退,這就是敗退,不管是什麽原因,面對十萬西突厥大軍的虎視眈眈,他們沒有迎戰,而是撤離了。

這個撤軍的事實使蘇定方心中充滿了屈辱,他唯有沉默來應對,這時,有士兵指著西面奔來的幾匹馬,“將軍,王太守來了!”

片刻,幾匹戰馬沖上小丘,馬上為首之人年約三十歲出頭,皮膚黝黑,長得文質彬彬,他便是伊吾郡太守王邯鄲,原是敦煌縣縣令,去年被提升為伊吾郡太守。

“蘇將軍,大夥兒走得這麽慢,會不會被突厥軍隊追擊?”王太守眼中充滿了擔憂之色。

蘇定方搖了搖頭,“射匱暫時沒有和我們開戰的打算,我們是主動撤離,他沒有必要再樹新敵,畢竟他的頭號敵人是東方突厥,說不定還可以和我們戰略合作,共同對付漠北突厥。”

“蘇將軍覺得我們和西突厥有合作的可能嗎?”王太守又問道。

蘇定方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殿下告訴過我,至少在西突厥眼中,我們和他們沒有利益沖突,而漠北突厥是我們雙方共同的敵人,有共同的敵人,我們就有合作的機會,從達頭時代開始,重返漠北就是西突厥的夢想,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他們的故鄉之夢從來就沒有消失,而我們隋朝不會北占漠北,這就是我們雙方合作的基礎。”

說到這裏,蘇定方目光向東望去,眼中若有所思,“我估計殿下派往西突厥的使者已經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