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四十八章 集中民力(第2/2頁)

數百名親兵異常緊張,在兩邊將楊元慶團團維護住,楊元慶笑著向眾人拱手致敬,引起災民們更加熱烈的回應,不知是誰大喊一聲,“楚王萬歲!”

緊接著數千人跟著叫喊,漸漸地,山呼海嘯般的呼喊聲響徹天空,“萬歲!楚王萬歲!”

剛開始,杜如晦等官員對民眾的呼喊有些不自然,但眾人望著一張張誠摯的面孔,一雙雙充滿感激的眼睛,漸漸地,眾人也被感染了,甚至連年輕的褚遂良也忍不住振臂高喊:“楚王萬歲!”

楊元慶只是默默感受著這一切。

……

眾人來到大營中間的一頂大帳內,這裏是官員們的辦公場所,大帳內分門別類地堆滿了一疊疊幾尺厚災民登記名錄,都是按照各縣放置,碼放得整整齊齊。

楊元慶隨手拾起一本冊子,是北海郡都昌的登記簿,上面每一個人有姓名,有年齡,有住址,還他們臨時的號牌編碼。

楊元慶心中明白,要登記三十余萬人,這需要多大的工作量,但有了這些名冊,對青州的治理將大有益處,至少這數十萬饑民可以為河北恢復生機做出貢獻。

放下冊子,在木榻上坐了下來,對眾人笑道:“我知道大家都很有很多話要說,說說主要的,看看我能不能替大家解決。”

裴晉看了杜如晦一眼,杜如晦點了點頭,裴晉上前施禮道:“啟稟殿下,卑職有事情稟報。”

楊元慶見裴晉變得又瘦又黑,目光也變得沉穩,不再有從前那種掩飾不住傲慢,看得出,他確實在轉變了,變得能吃苦,也務實,不愧是名門子弟,只要開始變得成熟,就會立刻顯示出他出眾的才能。

楊元慶微微一笑,“裴少卿請說。”

裴晉是平原縣難民營的主官,他當然最有發言權,他躬身道:“啟稟殿下,現在三十萬饑民最大的問題就是居住擁擠,一座帳篷住四十余人,男女混居在一起,生活非常不方便,出現了很多問題甚至犯罪,家族之間爭奪糧食的暴力,疾病傳播,惡人的敲詐勒索,奸淫婦女,這些問題都層出不窮,我們都希望能把災民疏散到各個縣去。”

楊元慶默默點頭,他又看了一眼杜如晦,杜如晦連忙躬身道:“紫微閣也同意疏散到各縣。”

楊元慶這才緩緩道:“首先大家要明白了一點,為什麽我不直接攻打青州,為什麽不直接接管青州後就地賑災,這樣不就省得饑民逃難了嗎?也不用動員這麽多官員士子來幫忙,我什麽不這樣做?”

大帳裏一片寂靜,楊元慶負手在大帳來回踱步,他的語氣並不嚴厲,只是在將一件事闡述清楚。

“關鍵是我要集中民力,集中民力做一些事情,河北和青州都是亂匪最為猖獗之地,幾年來的兵荒馬亂,已經將各種灌溉河渠毀壞殆盡,沒有農田水利,怎麽可能糧食高產,怎麽可能做到年年豐收,必須要修葺被荒廢的農田水利,但僅靠河北民力還不夠,所以我就需要青州的數十萬民力來協助,如果不是因為受災,他們不得不寄人籬下,他們怎麽也而不肯渡河北上,現在我給他們糧食,救了他們妻兒的性命,那麽他們就應該回報,所以接下來,就是他們勞作幹活的日子。”

說得這,楊元慶又對眾人道:“大業六年大旱,大家應該還記得大業七年發生了什麽事,沒錯!大業七年洪水泛濫,淹沒河南河北數十郡,正是這一次旱災,一次水災,使天下饑民蜂擁造反,最後喪送了舊隋王朝。”

這是杜如晦站起身對眾人道:“殿下說得沒錯,我們必須要災民集中起來,首先要疏通河北各地河渠,它們不僅是農田水利,更是大水災來臨時的蓄洪、泄洪之渠,先完成河北的水利,然後再疏通中原水渠,總之,青州的災民我要充分利用起來。”

“如果這些青壯不滿暴動怎麽辦?”有人擔憂地問道。

楊元慶笑了起來,“他們的父母妻兒都在我們手中,我們出糧食養活婦孺老人,他只能賣力地幹活,當然,平定青州後,我會分給他們土地,輕徭薄賦,讓他們休養生息,這樣他們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又有了生活的希望,他們一定會努力的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