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高麗鼙鼓初響起 第十二章 兵部調令(第2/2頁)

楊元慶嘆了口氣,對眾人又道:“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這次攻打高麗的戰役很可能會死傷慘重,不管是高麗人失敗,還是我們失敗,傷亡都不會低,所以,我不打算把豐州軍隊送到遼東送死,想和大家商量一下,想個穩妥的借口,逃過這次朝廷調兵。”

房間內一片沉默,半晌,杜如晦道:“既然兵部已經下了調兵令,硬抗肯定不行,而且一兵不出也不現實,我建議出三千軍,至少可以給兵部一個交代。”

楊思恩眉頭一皺道:“可兵部要求是出兵一萬,我們只出兵三千,少了七千人,那怎麽向兵部交代?總要有一個理由。”

皇甫詡笑道:“理由很好找,其實也是事實,豐州是邊鎮,是要防禦草原胡人,按照朝廷慣例,一般是六戶配一兵,我們卻是八戶半配一兵,兵力本身就不足,假如兵力再減少一萬,那麽防禦就會大大下降,容易被胡人趁機入侵,可以給朝廷說明這個情況。”

杜如晦又道:“我建議總管可以和楊太守談一談,感覺楊太守此人雖是皇族,卻很務實,也比較體恤民生,我想他也不願意把軍隊調走,威脅到五原郡的安全,他父親是觀王、兄長是吏部侍郎,他可以通過自己的人脈向朝廷說情,然後將軍也利用裴家的關系向兵部通融,最後或許兵部能取消這個調令。”

楊元慶背著手走了幾步,嘆息一聲道:“其實我倒不擔心兵部,我覺得這是聖上的意思,傾國之兵調去遼東,中原空虛,就突顯出了邊疆的重兵,有點外重內輕,所以聖上為了平衡兵力,也要相應削減邊疆軍隊,我聽說涼州總管樊子蓋和代州總管馮孝慈那邊都一樣被調兵了。”

楊元慶剛說到這,楊思恩一拍大腿笑道:“我說呢!雁門怎麽會突然有人造反,原來馮孝慈也不願意出兵。”

“是怎麽回事?”幾人一起向他望來。

楊思恩連忙道:“我有個手下是雁門縣人,今天他剛剛接到家信,說雁門賊帥尉文通聚眾三千人造反,馮總管帶兵和賊兵激戰,賊兵逃進了深山。”

眾人都笑了起來,這個造反確實很及時,楊元慶道:“估計這個賊帥尉文通早就有了,留在關鍵時候用。”

皇甫詡微微笑道:“其實我們也可以效仿代州,比如這個時候某個草原胡人部落大舉南下,威脅豐州,只是威脅而不打,那麽朝廷就不會調豐州兵了。”

“可是哪個草原部落會那麽老實聽話?”楊思恩不解道。

楊元慶卻意味深長地笑了,皇甫詡之計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合,他想到了烏圖,或許烏圖可以幫他這個忙。

這時,有士兵在門外報告,“稟報總管,楊巍將軍到了。”

楊元慶點點頭,對眾人道:“你們稍坐,我和他說說話就來。”

楊元慶快步走到大堂,只見楊巍愁眉苦臉地站在門口,便走上去笑問道:“我早就派人去叫你了,怎麽現在才來?”

楊巍雖然和楊元慶是兄弟,但隨著楊元慶權威日重,沒有人敢在他面前稱兄道弟了,包括楊巍也不敢,他慌忙單膝跪下施禮道:“卑職參見總管!”

“起來吧!今天找你是私事,可以隨意一點。”

楊巍站起身撓撓頭道:“我今天肚子吃壞了,剛剛跑到半路,肚子又痛起來,只好又跑回去了。”

楊元慶見他有趣,便笑道:“看你樣子不舒服,要不然再去一趟?”

“我剛才已經去了。”

楊元慶啞然失笑,拍拍他肩膀道:“跟我來吧!”

楊元慶把他帶到自己辦公房,關上門,臉上笑容消失了。

“坐下吧!”

楊巍有點不安地坐下,他見楊元慶臉色變得嚴肅,便感覺他有重要的話要對自己說。

楊元慶沉默良久,才緩緩道:“你還記得年初你給我說過的那件事嗎?”

楊巍點點頭,年初他父親寫信來,信中透露出了楊家有舉兵起事之意,讓他回京,這件事他告訴了楊元慶,楊元慶卻什麽都沒說。

楊元慶又沉思了片刻,對他道:“我想讓你回家一趟,如果有可能,把你父親接來,我想和他好好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