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二十九章 風過雁門(第2/3頁)

大隋的軍隊是實行府兵和州兵並存的兩種體系,府兵主要駐紮在重要州縣,由總管統率,而州兵則是各州地方兵,一般歸屬地方管轄,這也是刺史為什麽能帶兵打仗的緣故,實際隋初刺史是軍政合一,既有一套文官班子,又有一套武將班子,都由刺史兼任。

侯莫陳乂便是統領代州州兵的軍官,頂頭上司便是刺史李景,他正在考慮叛軍退兵的緣故,耳畔忽然響起刺史李景的聲音。

“是援軍來了嗎?”

侯莫陳乂點點頭,“應該是的,就不知是朔州援軍,還是幽州援軍。”

“使君快看!”

旁邊幾名士兵大喊:“北方有一隊騎兵來了。”

李景和侯莫陳乂都看見了,一隊由十幾名騎兵組成的隊伍從北方飛馳而來,叛軍已撤遠,片刻,騎兵隊渡過浮橋疾馳而至。

騎兵馳至,為首軍官在城下大聲道:“在下蘇烈,奉楊元慶將軍之命前來通報李刺史。”

李景在靈丘縣飛狐陘入口處見過一次蘇烈,他心中大喜,果然是楊元慶的援軍到了,簡直來得太及時,他立刻令左右道:“開城放他們進來。”

吊橋緩緩放下,蘇烈帶著手下進了雁門縣城,片刻,幾名士兵將蘇烈帶了上來,此時蘇烈已經加入軍籍,在飛狐陘口一戰中斬殺百余人立功,被楊元慶提升為百人長。

他上前單膝跪下,行軍禮道:“百人長蘇烈參見李刺史。”

“蘇小將軍請起!”

李景態度很客氣,盡管蘇烈只是一個百人長,但他沒有半點怠慢,李景微微笑道:“可是楊將軍率領援軍到來?”

蘇烈躬身道:“楊將軍率領五千騎兵日夜行軍,已經抵達四十裏外的棗林鎮,特命卑職前來報信,請李刺史務必鼓舞士氣,不要在最後關頭被攻破城池。”

“多謝你們的救援,請蘇小將軍回去轉告楊將軍,圍攻代縣的叛軍是楊諒精銳之軍,一共有四萬余人,主將喬鐘葵更是足智多謀,切不可輕敵。”

李景還是有點擔心,只有五千騎兵,楊元慶的兵力還是偏少,再加上他太年輕,他能否敵得過文武雙全的喬鐘葵?

這時,侯莫陳乂忽然道:“不如使君前去統領幽州騎兵,城池我來防守。”

他這句話明顯有點輕視楊元慶,蘇烈的臉驀地脹得通紅,怒道:“你敢如此無禮,我們立刻返回幽州,不救也罷!”

李景連忙使個眼色止住侯莫陳乂,對蘇烈歉然道:“侯莫陳將軍絕不是無禮,實在是你們兵力太少,而對方有四萬多精兵,很擔心你們抵擋不住。”

蘇烈冷笑一聲,“李刺史也太小看我家將軍,幾個月前,他率三百隋軍騎兵和一千余啟民可汗的衛兵,在哈利湖畔大敗薛延陀部二萬余人,親手殺死西突厥達頭可汗,威震草原,只是你們無知罷了。”

李景和侯莫陳乂對望一眼,眼中動容,蘇烈所說的戰役他們竟然聞所未聞,侯莫陳乂心動了,他很想見一見這位威震草原的年輕將軍,看他如何戰勝楊諒的四萬精銳。

他向李景躬身施禮道:“卑職願意去協助楊將軍,請使君準許!”

李景緩緩點頭,“你可率五百人前去協助,一切服從楊將軍指揮。”

……

喬鐘葵原是嵐州刺史,文武雙全,才華出眾,不僅能治理地方,也善帶兵打仗,他是楊諒的堅定支持者,也深得楊諒器重,被楊諒封為上柱國,成為他的左膀右臂之一。

這次楊諒特地將攻打代州,穩定太原北部局勢的重任交給了喬鐘葵,同時先後撥出五萬精兵,交給喬鐘葵指揮,使得代州戰場成為楊諒奪取並州北部的關鍵。

喬鐘葵今天約四十歲出頭,身材中等,長相很平庸,外表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他學問卻很好,兵書謀略也很精通,他練過武,弓馬嫻熟,使一支亮銀槍,上陣也能沖殺,當然,他不屬於猛將類型。

喬鐘葵已經得到情報,五千騎兵從飛狐陘殺出,正向雁門縣而來,同時他又得到另一個情報,朔州總管楊義臣也率二萬騎步兵正向代州趕來,最多兩天後,楊義臣軍也將進入代州。

這兩個消息讓喬鐘葵十分緊張,他背著手在房間裏來回踱步,苦思應對之法,他在思考先撤回太原府,還是集中兵力將兩支援軍逐個攻破。

撤回太原府幾乎不可能,一仗不打就撤回,楊諒也不會饒他,他只能選擇後策,集中兵力將兩支援軍逐個攻破。

如果是選擇後策,那肯定是在楊義臣軍未到代州前,先擊敗楊元慶部,然後再調頭西陘關,以逸待勞,擊敗楊義臣軍,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可問題是,楊元慶肯乖乖和他交戰嗎?他們是騎兵,來往如風,如果楊元慶知道楊義臣軍到來,那他肯定會讓自己先和楊義臣作戰,然後他會在關鍵時從背後殺出,使自己腹背受敵,如果他是楊元慶,他也會選擇這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