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十六章 仁壽宮變(八)(第2/3頁)

近五千名在山腳下休息的仁壽宮左衛士兵也緊急動員,向山上疾速奔去,仁壽宮一共有六千守衛,六天一輪,分別由六名直閣將軍統帥,今天正好輪到直閣將軍賀少康率領的一千左衛士兵值守宮內,其余士兵都在山腳下休息。

負責仁壽宮守衛的總管是左衛將軍史祥,他是北魏名將史寧之子,他昨天當值一天一夜,著實有些疲憊了,今天便在山腳別宮休息,但宮中突然傳來的警報聲將他驚醒,史祥大吃一驚,他立刻下令五千左衛士兵向山上增援,就在這時,楊素找到了他。

“史將軍!”

楊素匆匆趕來,叫住了正準備上山的史祥,史祥見是楊素,連忙上前施禮,“太仆有什麽事嗎?”

楊素憂心忡忡道:“大臣們很擔心太子的安全,太子若有閃失會動搖國本,希望史祥能允許東宮侍衛上山參與護衛太子。”

上山只有一條甬道,而這條甬道有數百左衛士兵守衛,地形險要,很難殺上去,楊素便趕來找史祥放行。

史祥面露難色,“可是聖上有嚴令,不準東宮及親王侍衛進入仁壽宮,卑職很難辦。”

楊素壓低聲音道:“史將軍或許還不知道,柳述要發動宮廷政變,殺死太子,另立新君!”

“什麽!”

史祥大吃一驚,眼睛驀地瞪大,“太仆說的可是真?”

“我有確切消息!”

楊素並不僅是要史祥下令放行,更重要是他要得到史祥的支持,但東宮侍衛加上晉王侍衛,才一千人,而仁壽宮外面還有數萬十二衛士兵,人心叵測,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站位,所以楊素要首先爭取史祥支持太子,只要扼守住仁壽宮的險要,就算外面的軍隊都支持楊勇,也無須懼怕。

史祥的父親史寧是健康人,太子楊廣鎮守南方十年,和史家關系很好,史祥也是太子楊廣的有力支持者,正是這個緣故,楊素才敢在最關鍵時刻,來尋求史祥的支持。

史祥當機立斷,拿出自己令箭交給楊素,“憑此令箭,東宮侍衛可隨意上山。”

楊素大喜,接過令箭交給身後的宇文成都,“可速去!”

宇文成都答應一聲,調轉馬頭疾馳而去,楊素又道:“還望史將軍全力支持太子。”

史祥抱拳道:“請楊太仆放心,我會為太子效命!”

一千東宮侍衛和五千左衛士兵向山上仁壽宮疾奔而去,宇文成都一馬當先,他心急如焚,唯恐楊廣已遭意外,雖然楊廣身邊無侍衛,但山上既然傳來喊殺聲,就說明有人在保護太子。

……

白玉塔上,楊元慶目光冷然地注視著越來越近的左衛士兵,近千名士兵已將白玉塔團團包圍,但還沒有發動攻擊,楊元慶冷笑一聲,他看見一名軍官在和賀少康爭執。

“元慶,外面怎麽如此安靜?”

楊廣扶著墻一瘸一拐走近窗口,他雖多次率領大軍出征,但那種集團式的出征和眼前的宮廷政變完全不同,他對這種具體的戰術完全不了解,他心中極為擔憂,他只有九人護衛,外面卻有近千人,他能否逃過此劫?

而楊元慶做了五年的斥候,這種小規模的攻防戰恰恰是他擅長,他十分冷靜沉著,心中迅速估算他們的時間。

“殿下,他們好像內部起了分歧。”

楊廣也看見了,賀少康正和一名軍官爭吵,賀少康忽然一刀砍倒那名軍官,一聲長長的慘叫聲傳來。

“殿下請安坐,他們要進攻了!”

楊元慶將箭壺反背在身後,他隨手抽出兩支箭,搭在弓弦上,在邊塞五年,他已經掌握了兩龍出水的絕技。

塔外的千余左衛士兵忽然發一聲喊,黑壓壓的軍隊開始洶湧而入,兩名士兵率先翻上了圍墻,楊元慶張弓拉箭,兩支箭脫弦而出,向兩名翻墻者閃電般射去,兩支箭同時射中敵人,兩聲慘叫,二人從墻頭滾落。

兩支箭阻擋不住殺氣騰騰的敵人,又是數十人攀上墻頭,但楊元慶的一弓雙箭卻極大地鼓舞的其他八名侍衛的鬥志,他們都是楊堅的貼身侍衛,個個武藝高強,弓馬嫻熟,眾人同時放箭,箭無虛發,霎時間又有八九人被射倒。

楊元慶皆是雙箭射出,箭如流星,一名名士兵慘叫著倒地,片刻之間,他已射殺三十余人。

賀少康此時已心急如焚,他隱隱聽見了山腳軍隊聚集的號角聲,從山腳到仁壽宮直線距離只有五百步,只需一刻鐘大軍就會殺到,他的家族命運就在這一刻鐘內決定,要麽立下擁立之功,雞犬升天,要麽賀家被滅九族,他心中對楊元慶恨之入骨,若不是此人的出現,楊廣早已死在他刀下。

此時院門已被撞開,大群士兵沖進了院內,箭如雨發,射向寶塔的每一個窗口,三層的一名侍衛被一箭射中脖頸,慘叫著從白玉寶塔上墜下,密集的箭雨,壓住了寶塔中的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