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新式兵器(第2/2頁)

但這樣一來,上弦就需要用很大力氣,如果再用從前的拉杆已經拉不開弦了,所以用了絞盤,但絞盤還不行,再加一根很長的青銅棒,這樣上弦就毫不費力。”

說完,這名生徒親自給劉璟示範,只見他從地上拾起銅棒,穿過絞空,慢慢向前推動,利用杠杆的原理,將絞盤吱嘎嘎轉動了,彈力極大的弓弦也緩緩拉開,哢的一聲,弓弦掛上了懸刀。

生徒將銅棒抽出,又對劉璟笑道:“原來是用拉杆,需要兩人同時後拉,而現在彈力增加了一倍,拉的距離也更遠,卻只要一個人就夠了,就是這個小小的改進,使石砲的射程增加了五十余步,請州牧擊射。”

他將一塊十余斤重的圓石放在石槽內,劉璟當然知道怎麽操作,他走到石砲旁,用腳一踩刀牙,只聽崩!的一聲巨響,圓石被斜角向上彈射出去,船艙內嗡嗡作響,余勁未盡。

這種強大的勁力令劉璟贊嘆不已,“不錯,比原來的聲勢大多了。”

馬鈞上前笑道:“還是……有不足!”

“還有什麽不足,先生說說看。”

“州牧沒發現……用石砲守城,其實……無意義嗎?”

馬鈞這句話說到劉璟心坎上去了,他當年參加多少次守城之戰,石砲射程只有五十步,除了最後用來對付巢車,其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而且對付巢車的效果也不大,遠不如投石機實用,確實是一種雞肋。

“先生說得很對,可是該怎麽改進呢?”

馬鈞笑道:“有點復雜,讓我徒弟說。”

生徒行一禮,上前拍了拍石槽,“把這裏改成鐵兜,一兜三十支鐵箭,或者改成大型弩箭,射程可達三百步,兩百步內可洞穿一切盾牌和盔甲,是對付密集進攻以及對付騎兵的利器。”

劉璟聽出他話中有內容,便笑問道:“你們試驗過嗎?”

生徒回頭看了看馬鈞,馬鈞笑著點點頭,生徒躬身道:“在匠學裏有一架試驗石砲,已試驗過多次!”

劉璟心中大喜,立刻對眾將道:“我們現在去匠學!”

所謂匠學,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工匠的學堂,這並不是劉璟的獨創,在春秋戰國時期,墨子和公輸般都曾創建了這樣的學堂,培養優秀的匠人。

江夏的匠學絕不是閉門造車,也沒有什麽理論課程,它事實上成為了發明創造者的集中之地,也成為了荊州的軍器研究中心。

匠學又叫做公輸院,以紀念戰國時代偉大的匠祖公輸般,位於夏口城西北角,占地五十畝,其中光試驗場地便有四十畝之廣。

馬鈞帶著劉璟和幾十名將領走進了弓弩堂,這裏專門以研究弩箭為主,有生徒五十余名,由兩名制弓、制弩近四十年的老工匠出任師父,馬鈞也參與了弓弩的研制。

弓弩堂後院的石墩上擺放著一架石砲,和船上改良後的石砲完全一樣,但眾人都發現了,石槽處改成了鐵兜,鐵兜內分成三十只格子,每只格子裏插一支鐵箭,每只鐵箭長約一尺,鋒利異常。

生徒繼續介紹道:“我們把這個叫做鐵弩砲,箭叫寒鴉箭,一兜三十箭。”

這時,旁邊魏延好奇地問道:“真的可以兩百步外洞穿一切嗎?”

馬鈞一笑,“可以試驗!”

他招招手,吩咐一聲,幾名徒弟立刻跑去布置了,劉璟望著這架鐵弩砲,不知為什麽,他忽然想起了諸葛亮的元戎之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