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潛龍出海 第二百八十九章 內外交困

時間慢慢到了九月。天也漸漸地涼了,大明王朝也逐漸走出了皇帝駕崩的陰影,開始了一種常態中的運轉,啟元元年的秋天,大明王朝得到了上天的佑護,湖廣、四川、江浙大熟,豐收的喜悅激蕩在每一個農民的心中,神州大地上到處充滿了歡笑和希望。

而北方的燕王在朱允炆駕崩後也並沒有急於登基,河北大旱使他不得不裁軍十五萬,使兵力維持在二十萬的水平時,在力量對比的格局上,優勢的一端明顯地傾向了朝廷,道義上的譴責和財政壓力使燕王內外交困,不得已,他派特使入朝向新帝表示祝賀,同時也承認了大明王朝相制的確立。

盡管他只保留了二十萬軍隊,但以河北和山西兩省的財力還是難以承受,稅賦逐漸增加,各地名義稅賦已經達到了五稅一,但這僅僅只是名義,各地官府名目繁多的盤剝使農民的實際稅賦已經超過了一半。即使在大災之年也沒有絲毫減少,而大明的稅賦卻是十五稅一,巨大的稅賦落差使得燕王治下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局勢,大量北民舉家南逃,盡管燕王以最嚴厲的手段來限制民眾南逃,但漫長的不設防邊界和士兵的不作為使他的嚴令成為了擺設,而南朝對待北民卻是分田、減稅並救濟一年,這三條措施立竿見影,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眾卷入到了南逃大潮中去,山西民眾向陜西、河南逃亡,河北民眾向山東、河南甚至遼東逃亡,一縣接著一縣,一個個村莊成為了無人區,燕趙大地上逐漸形成了浩浩蕩蕩的遷移潮,到十月時達到了高潮。

永平府是灤河的主要流經之地,灤河在入海前分為了兩支,一支叫葫蘆河,而另一支叫做定流河,兩條河流分別入海,而就在這兩條河流之間卻有一個小縣,叫做樂亭縣,這確實是一個小縣,明初的禁海使得大部分漁民都轉為了種地的農民,而且很多人都內遷到了順天府和保定府,這就使得樂亭縣的實際人口僅一萬余人,大多聚居在縣城附近土地比較豐腴的地帶。

樂亭縣雖是小縣,但城墻卻修得高大堅固。這是為了防止倭寇的侵襲,原本這裏也是一個千戶所,但隨著倭寇的平息,千戶所也隨之撤銷,整個縣只有五六十名衙役在維持治安。

樂亭縣的知縣姓楊,舉人出身,在這裏已經做了五年的知縣,由於樂亭縣離山海關很近,所以也成為了南逃的重災區,這使得楊知縣整日憂心忡忡,一個月前燕王府下達了樂亭縣的稅糧指標,一萬四千石,這是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的黃冊制定的,樂亭縣三千五百戶人家,戶均四石,按戶一家人平均二十畝地計算,畝產一石糧,這就是五稅一了。

現在離洪武二十五年已經過去了五六年,下面的實際情況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稅糧卻是硬杠子,完成了是應該的。完不成則小心人頭,這使得楊知縣寢食不安,一個月內瘦了整整十斤。

這天上午,楊知縣染了小病,起床遲了半個時辰,但他還是堅持去前衙公務,他簡單地吃了點早飯便來到了縣衙前堂,路過錢谷師爺的門前時,他不由一怔,門竟然還鎖著,也就是說錢谷師爺今天沒有來縣衙,今天他還準備和王師爺商量一下如何完成稅糧呢!人沒有來,這怎麽辦?

楊知縣滿腹疑惑地來到了大堂裏,按照從前的慣例,側門邊上應該有一個衙役,見他過來應該大喊一聲,‘知縣升堂!’然後六房書吏和衙役們會紛紛房中出來,排列在大堂兩側,低喝威武,接著便是開堂審案,可今天卻有點奇怪,側門邊的那個衙役沒有了,沒有人替他喊開堂了。

楊知縣的滿腹疑惑變成了滿腹郁悶,這總不能讓他自己去叫喊升堂吧!他走進了大堂,大堂裏冷冷清清,已經早過了上堂時辰,但大堂裏居然沒有一個人,他不由重重哼了一聲,快步來到了衙役房。果然被他找到了,七八個衙役正在房中吹牛聊天,見知縣大人忽然進來,眾衙役不由都嚇得站了起來。

“怎麽就你們幾個,其他人呢?”楊知縣不滿地說道。

“回大人話,孫典吏帶了十幾個弟兄去官倉了,聽說有流民搶糧。”

楊知縣吃了一驚,官倉裏四千石糧食是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征到的一點點稅糧,現在就指望別的縣也交不足稅糧,法不責眾,如果這點稅糧也出事,自己腦袋可真就保不住了。

“你們都跟我來!”

他也無心再上堂了,帶著幾個衙役慌慌張張地向官倉跑去,官倉距離縣衙約百步,在另一條大街上,由七八間屋子組成,都是用修築城墻剩下的大青石修砌,十分堅固,又輔以鐵門和大鎖,如果沒有鑰匙,一般人根本就進不了官倉。

楊知縣跑到官倉,離官倉還有百步,但前方的情形把他和衙役們都驚呆了。只見官倉的大門外,數千民眾聲勢浩大,他們拖家帶口,許多人拿著籮筐和口袋,把孫典吏和十幾名衙役緊緊圍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