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潛龍出海 第二百一十六章 視察台灣(下)

台灣島原名小琉球島,李維正東征日本回來後,便以防倭為借口,派出三千士兵占領了這座被大明遺棄了的富饒的寶島,並將它改名台灣島,李維正當然是看中了台灣島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他也害怕日本搶先占領台灣,畢竟大明朝廷已經放棄了台灣,即使被日本占領,大明朝廷也不會放在心上,事實上,一百多年後大明朝廷和荷蘭人達成的協議就是允許荷蘭人占領台灣島,而不允許荷蘭人染指澎湖列島,明朝只承認澎湖列島是大明的土地。

所以李維正必須要趕在日本人和荷蘭人之前搶先占領台灣,讓台灣成為他的軍事和後勤基地,按照李維正的計劃,台灣並不建什麽工廠,工廠都設在遼東,台灣的作用是軍事基地和糧食基地,台灣能一年三熟,完全可以成為遼東軍糧基地,在和蒙古朵顏部達成協議後,李維正說運日本米和朵顏部換馬,實際上他打的主意是用台灣米和蒙古人換馬。

經過兩年的經營,李維正在台灣島上的駐軍由最初的三千人已經增加到一萬人,一半是高麗雇傭軍,一半是遼東軍,每年換防一次,每次撤換五千軍,兩年時間,他們在台灣島上和當地的居民一起,已經開墾了近三千頃土地,每年三熟,每次能產糧四十萬石以上,從今年夏天開始,台灣便已經和高麗一樣,成為了遼東主要的糧食基地。

幾年前李維正打倭寇放過了台灣漁民後,經過幾年的發展,台灣島上的漁民已經到了兩萬人,不僅僅是島上漁民生育後代,更重要是台灣上島有漢人漁民的消息在幾年前便傳遍了福建沿海,開始有人向往台灣,數以千計忘不了大海的原漁民們開始偷偷造船下海,攜家帶口逃離了福建,幾年時間裏,從福建各地逃來了一千多戶人家,五六千人,他們就和早先逃來的漁民一樣,開始下海捕魚,和走私者換取生活物資,過著沒有官府束縛的生活。

而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隨著第一支李維正派來的軍隊在台灣駐紮,二萬多漁民便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他們編造了戶籍,搖身一變都成為了遼東人,軍隊並沒有征他們的賦稅,更沒有欺壓他們,只是重新規劃了他們的生活,將他們集中在三個地方居住,成立了平安、台北、台南三個縣,讓他們在捕魚之余也和軍隊一起屯田,換取糧食和他們需要的日常用品。

同樣,軍隊也建立了三個千戶所,台北千戶所,台南千戶和平安千戶所。

盡管台灣主要以屯田為主,但李維正還是在平安縣建造一家造船廠,這是台灣島唯一的工業,建造船的目的很簡單,台灣四面臨海,向遼東運輸米糧,加強與琉球島的聯系,甚至當大量移民願意來台灣的時候,也就不用再從遼東調船了。

當平安造船廠的第一艘三桅福船下海時,便成了台灣軍民為之歡慶的一件大事,此事更是驚動了遼東,數月後,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下旬,李維正龐大的混合艦隊抵達了台灣平安港。

由於台灣沒有設衛,平安、台北、台南三個千戶所各自負責自己的轄區,平安千戶所約四千人,是三個千戶所中最大的一個,千戶叫曹安國,原是旅順衛的一名百戶,參加過東征日本的戰役,積功升為千戶,當遼東艦隊抵達台北千戶時,修建在沿海的烽火台便點燃了,三柱紅煙直沖天空,這就表示遼東來人了,所以早在三天前曹安國便做好了迎接準備。

“千戶將軍,來了!遼東船隊來了!”一大早,一名哨台眺望兵便沖進軍營稟報。

曹安國正在軍營吃早飯,聞訊立刻丟下碗跑向碼頭,平安港是利用一彎天然良港築成,水深港闊,可停泊百艘海船,平安千戶的軍營就位於港區,離碼頭僅兩百余步。

今天的天氣極好,海上風平浪靜,萬裏無雲,曹安國率領幾名副千戶和一群百戶軍官在碼頭上等了兩刻鐘,終於看見了遠方海面上出現了數十只小黑點,很快,一支龐大的船隊出現在他們眼前,在碼頭上等待的人群立刻歡呼起來,曹安國立刻乘坐平安船廠建造的第一艘戰船前去迎接。

寶船船頭,李維正也正拿一只小巧的千裏眼向碼頭這邊眺望,在離碼頭還有約五裏時,他看見了一艘戰船向這邊駛來,他立刻回頭令道:“船隊減速停船!”

最前面的寶船緩緩減速了,最後停泊在海面上,寶船周圍的三艘護衛戰船立刻呈品字型迎了上去,片刻,一艘船引著平安港駛出的戰船靠上前來。

李維正早就看到了這艘全新的戰船,他知道,這就是平安船廠造出的第一艘戰船了,從外觀上看,造得十分結實,做工精良,這也和台灣的木質有關,台灣島位於熱帶,木質細密,適合造深海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