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潛龍出海 第二百一十一章 拜訪寧王

隨著朱元璋的注意力投向貴州,遼東便一時平靜下來,時間很快便到了洪武二十七年的四月,葉蘇童的肚子又明顯隆起了,由於擔心朱元璋會派人來劫持自己家人,李維正索性將妻女都搬到了守備森嚴的高麗王宮,而且這裏條件也很好,有專門負責接生的女醫官。

李維正則坐著大船,遼東和高麗之間往來,既然已經被朱元璋知道了,他索性便完全放開了手腳,楊恒做的第一件事,便將遼東十衛的指揮官全部換掉,以前他曾經換過一次,但那只是個別,而這次是全面更換,不僅是指揮使,指揮同知等高官也一同更換,同時大量提拔他平時儲備的年輕將領,牢牢抓住軍權,這是他要做的最重要之事。

但有一個原則他卻把握得很好,那就是絕不會造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他的總兵職權內完成,只不過略略有些越權,只要他不造反,他的軍隊就會對他忠心耿耿。

第二步,他開始在高麗人中招募雇傭兵,其中大部分都是從前李成桂的精銳,把高麗軍隊解散和重新組織起來,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一個是高麗的軍隊,而另一個則是他李維正的軍隊。

招募進行得很順利,半個月的時間,他便招募了四萬軍隊,加上他原有的六萬軍,他實際上已經十萬大軍了,李維正將高麗軍打散編入明軍中,享受著和明軍一樣的待遇,天天和明軍一起進行著嚴格的訓練。

再其次,便是大量制造槍炮,制造槍炮卻是在遼東半島進行,他從遼東移民中招募了五千人,成立了鋼鐵廠、槍廠、炮廠和彈藥廠三個工廠,按照標準化作業的方式,進行流水線似的生產,其實在秦漢、唐朝時期,中國的官辦武器工場中便掌握了類似這種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每個工人不用掌握全面的技術,只要精於其中的一項就行了,然後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生產,但在遼東卻更進了一步,不僅制造是按流水線標準作業,而且所有的物質采購,也是按照一定的標準來采購,從材料的源頭上防止次品的產生。

為了鼓勵工人創新,李維正又特地施行了創新獎,以高達百兩甚至上千的白銀來獎勵工人的創新,對於一些難點,比如如何解決火炮鑄造過程中出現的氣泡問題,他也特地設了專項重獎進行懸賞。

除了軍事準備外,楊恒在民間經濟方面也不遺余力地進行發展,在遼東,他完全放開了經商的限制,位於便於交易,他特地在金州衛內仿造大唐長安,設立了東、西兩個大市,東市主要經營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名貴瓷器、高档藥材等奢侈品,而西市則就是糧食、布匹、糖、鹽、茶葉、普通瓷器,以及筆墨紙硯等普通物品的交易,兩個大市設立市署進行管理,按什取一進行收稅。

另外,李維正還做了一件足以把朱元璋氣死的事情,他在遼東正式放開了海禁,允許漁民下海捕魚,也鼓勵商人對外貿易,並建立了遼東到高麗之間的航班,每天一班在遼東半島和高麗開京之間往來,這主要是為了方便商人,當然,這一切是掛著高麗的旗幟進行,他還不想過度刺激朱元璋。

在文化方面,李維正除了繼續在遼東辦學校外,也開始在高麗大量辦學,他以重金從山東、遼西等地聘請秀才赴高麗任教,大力推廣漢學,並由高麗女王下了死令,九歲童以下必須入學,否則其父母將承擔三稅一的重賦。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高麗的第一張報紙,高麗雜報正式發行了,這卻是李維正打了一個擦邊球,由於高麗大明同用漢字,高麗雜報在遼東地區也能照讀不誤,辦報的宗旨只有四個字:‘開啟民智’。

其實報紙的撰稿人大多數都是在高麗和遼東教書的秀才,由於稿費優厚而且言者無罪,秀才們紛紛按照報紙的要求撰稿,講歷史故事、評歷代得失,講述各地風俗,還有詩詞賞析、小說長篇連載、各地趣聞等等,報紙印量很大,除了能識字的人外,主要就是供應學堂,讓學童們拿回家去讀給父母聽。

就在遼東和高麗被李維正治理生機勃勃之時,洪武二十七年五月,初夏降臨遼東大地,李維正在三千軍馬的護衛下來到了距遼東三百裏外的大寧,拜訪寧王朱權,這是李維正任遼東總兵以來,第一次拜訪寧王。

今年,寧王朱權已經十八歲了,他再不是從前那個少年早成者,也不是從前那個因手下不聽話也耿耿於懷的少年王爺了,他長高了、長壯了,下頜留起了短短的胡子。

他已經是一個統帥八萬大軍的大將軍,朵顏三衛,大明最犀利的騎兵,就掌握在他的手上,他去年率大軍進攻蒙古,橫掃漠北,在他的軍威下,一百多個部落、幾十萬蒙古人相繼投降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