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潛龍出海 第二百零七章 取舍之間

燕王朱棣關於取舍的一番話,確實在葉天明心中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月滿必虧,水滿必溢,葉天明也深知這個道理,君有君路,臣有臣途,如果君走了臣途將會亡國絕種,反之,臣走了君路,則就是抄家滅族,朱棣提醒他的,就是讓他不要走偏了道路。

這幾個月,葉天明是有點得意忘形了,他是戶部尚書,任職一年不到,便因為詹徽的滅門而兼任了他的職務,吏部尚書再兼左都禦史,集整個大明王朝的財權、人事權和監察權於一身,身上光環之榮耀前所未有,連葉天明自己都感到很驚訝,自己究竟是哪裏走通了路,仕途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但葉老太太的一句話,卻把這一切都揭穿了:若沒有你女婿,你早就被那個‘沾灰’下到大獄,折磨致死了。

葉天明驀然醒悟了,是的,他仕途的根本轉折就是從他被李維正推薦給前太子朱標後,然後又建議他保舉皇太孫,正是這一步棋的壓準,使他被朱元璋視為皇太孫的支持者,而獲得步步高升,但今天燕王的意思卻很明顯了,就是說他內有重權,外有擁兵,他若不知收斂,就會和胡惟庸、詹徽一樣死無喪身之地。

可又怎麽個收斂法,難道要他辭掉戶部尚書或者吏部尚書嗎?東宮正在焦頭爛額之時,怎麽可能答應?難道不成,燕王是想讓自己和李維正斷絕翁婿關系嗎?

葉天明已經朝中第一高官,他的心智已不再是從前那個葉知府了,他立刻想通了燕王的真實用意,竟是要自己斷絕與李維正的關系,而且還不是那麽簡單,關系是不好隨便斷絕的,他是要讓自己和李維正翻臉,也就是讓自己在朱允炆面前說李維正壞話,這樣朱允炆才不會在意自己和李維正有勾結的可能了,其實說到底,就是讓朱允炆和李維正翻臉。

葉天明不得不暗嘆,這個燕王,時時刻刻都在使刀子,稍不留神就會栽進他的陷阱裏。

其實葉天明讓兒子送酒給朱棣,也是他的一種試探,他在試探朱棣能容自己,從眼下的情形來看,朱允炆不會在意自己位高權重,到是這個朱棣很在意。

葉天明不由望著夜空冷冷地笑了,“燕王殿下,你或許還不知道,你的命運就捏在我的手上。”

……

冬天到了,十一月的遼東已被白雪皚皚覆蓋,山舞銀色、原馳蠟象,枝頭的冰掛晶瑩剔透,原野中只有一望無盡的白色,雖是寒冷的冬天,但遼東並不乏熱鬧,遷移來的二十萬戶內地移民,用以工代賑的方式,修好了一條貫穿南北寬闊官道,官道沿東海岸邊,寬一丈五,用泥夯實了,寸草不生,北到沈陽衛、南抵旅順衛,延綿數百裏,耗時整整半年才完成,沿著這條官道,有近十五萬戶移民都居住在它的附近,這條管道牽涉到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它也使得數萬築路軍民們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心血,僅用八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這條幸福大道。

道路的修好給遼東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由於明軍東征日本成功,至少二十年內不會有倭寇來襲,李維正便將許多原計劃移民女真人地區的漢民都留在了遼東半島,使遼東半島的人口從原來的數千戶兩萬余人,一下子猛增到八萬戶近四十萬人,一座座城市出現了,大片荒地變成了農田,但靠僅農業是無法養活這麽人口,九月返回遼東後,李維正便正式開設工廠,他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他的發展,采礦、冶煉、鑄造、加工、紡織、造紙、造船等等,他一方面派人暫時去朝鮮采辦材料,另一方面他從二十萬移民中尋找工匠,大量招募工人,僅僅兩個月時間,他的第一個工廠,造紙廠便順利建成了。

先建成造紙廠,也是一個巧合,在遷來的移民中就有一家人在登州開造紙作坊,他們跑到官府申請,想重新在遼東開造紙作坊,正好讓發愁的遼東官員們抓個正著,用高薪聘請他們承辦官方紙廠。

李維正這幾個月,幾乎一直在忙碌著經營遼東半島,他在移民中招募了大批讀書人進入官府為吏,辦廠、辦學,帶領百姓開墾荒地、建設城池,扶老問寡,救濟貧苦,審案斷案、調解糾紛、建立秩序等等,將原本只有軍隊駐紮的遼東迅速變成了軍隊和地方官府共存的局面,但有一點不容馬虎,遼東沒有什麽知縣、知府,只有各個隸屬於遼東都司的巡檢司,巡檢司其實就是變了名的地方官府,巡檢就是知縣,兩名巡查分別是縣丞和主簿,其中還有各房書吏及巡檢役員,遼東軍民,無論軍戶民戶皆歸其統管,實際上李維正已經變相地在遼東廢除了軍戶制。

十一月,遼河防衛所傳來消息,朝廷的宣旨官已經抵達遼東,現正在遼河防衛所等待,李維正立刻下令用快船送宣旨官至旅順港。